抗疫古今

撰文︰羅倫斯將軍

  太子鎮位於湖北省的陽新縣,自三國建鎮以來,歷經千餘載,在那留下許許多多古老的傳說和歷史遺迹。這其中太子廟傳說,當地更是無人不知。太子廟鎮是1,800年前為紀念三國時期吳王孫權率太子孫登來此賑濟災民,太子染疾建廟得名。  

三國時期吳王孫權率太子孫登到當時為武昌郡的陽新縣境內賑災,並患上當時該處流行一種瘟疫,後來孫登病逝,百姓悲痛不已,在此修建了一座「太子廟」。

  古代中國人遭遇的瘟疫多不勝數。天津中醫藥大學的王玉興教授在2003年發表的《中國古代疫情年表》中列出,從西元前243年到西元1911年,中國發生重大疫情共352次;其中,秦漢34次,三國8次,兩晉24次,宋金70次,明朝39次,清朝115次;平均6年發生一次重大疫情,到了清朝時,頻率更快。據史料記載,東漢末年到三國初期,瘟疫導致當時人口減少幾千萬,是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之一。 

古代中國人遭遇的瘟疫多不勝數,但隨着醫學昌明,近代出現大規模疫症的頻率已減少很多。

  到了近代,隨着醫學科技進步,中國出現大規模疫症的頻率已降低很多。這兩年的新型冠狀病毒,中國以「清零」為目標,實施大規模的封閉式隔離管理。放諸世界,內地和港澳抗疫的成效可算是數一數二。 

  中國古代防疫,早於秦朝已創造了隔離防疫法,秦律規定,凡麻風病人都要送往「癘遷所」作隔離。西漢時碰到疾疫,也採取了及時的隔離措施,以防傳染。在西晉時,朝廷把「居家隔離」防疫的做法作為一種制度執行,據《晉書·王彪之傳》記載,如果大臣家裏感染瘟疫的人數超過3人,即便他自己沒有發病也不能上朝,必須在家隔離至少百日,先執行隔離,再進行治療。 

  話說回頭,文首提到太子孫登,他曾兩次到當時為武昌郡的陽新縣境內賑災,西元240年,當地流行一種瘟疫,人們腹泄不止、身生惡瘡,無法診治,就連孫登自己也染上此病。太子連續兩次賑災,當地災民深受感動,稱他為「活菩薩」。西元242年,孫登病逝。當地百姓悲痛萬分,在此修建了一座「太子廟」。孫權也因痛失愛子,悲傷不己,詔令在當地建鎮,名曰:太子鎮。 

紀念孫權抗疫的大王廟。

  在歷史長河中,太子廟幾經滄桑,瀕於倒塌。2000年完成重修太子廟。本欄的好友,負責文學網站主編「射虎」先生到訪完上星期介紹的陽新縣甘寧公園,到訪了太子廟及紀念孫權抗疫的大王廟,還有鐘繇太仙廟及武王廟,拍攝了近照給大家。 

鐘繇不單是著名書法家,相傳他精通醫術,為百姓治病不收分毫,深得人民愛戴。
鐘繇太仙廟門外有副對聯:「敬天愛民為治國之本,清心寡欲為長生之道」。

(作者三國歷史文化深度遊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epthtourhttps://travelbyod.blogspot.com) 

一代才女蔡文姬

備受現代中醫尊祟的三國神醫

被神化的甘興霸

大漢天子也轉工 天生我材必有用

相關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