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棺材不落泪”下一句是?

  电视剧当中,有反派威胁主角的时候,会说上一句“不见棺材不落泪”,继而就会用上凶残的手法折磨他人。

  这句“不见棺材不落泪”也成了大众熟悉的俗语,但这句话背后是有什么故事呢?

   “不见棺材不落泪”原句实为“不见亲棺不落泪”,出自明朝兰陵笑笑生写的《词话》,比喻执迷不悟,坚持错误的道路,不彻底失败,就不肯罢休。

  相信很多人对这上半句的俗语都非常的熟悉,但是这并不是它的全部,还有另外下半句,就是很多人都应该听过的“不到黄河心不死”。

  原句是“不到乌江心不死”,说的楚汉相争时期的项羽。意思是:不到无路可走不死心,也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有下定决心做某件事情的意思。

  虽然上下句的语境都好似是讽刺人在错误的道路不肯罢休,但换一个角度看,人有时候也要有坚持到底的精神,或许才能达成目的。

  延伸阅读:男儿有泪不轻弹 

古代“摸金校尉”是什么职位?

  “摸金校尉”其实就是盗墓者,是中国古代对盗墓者的别称。

  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汉代陈琳所作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中就出现过。

  檄文中指出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公然盗墓取财,以贴补军饷。

  被袁绍告了一状的曹操,并没有坚定否认自己派人掘墓充实饷军一事,后来“摸金校尉”也逐步成为了盗墓者的代称。

 ...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语出孔子的《论语·为政》。四十岁人成熟了,有了自己的判断力,不再容易困惑,而五十岁更是知天命之年。

  四十岁的男人,理论上应该事业有成,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经历了很多之后,对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不会轻易为表象所迷惑。

  而对应广东的俗语也有句说话:男人四十一枝花,花是艳丽的,代表男性于这个年纪应该才开始盛放,散发成熟稳重的魅力。

  孔子在《论语·子罕》也提及“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这两句词,是形容澄明的夜色和温柔的细雨,更巧妙的是诗人用数字来描写,实在有趣得很。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其中两句,指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这首词是辛弃疾居于江西省上饶时的作品,当时诗人于晚上在黄沙道上散步时作,最终写出这篇描写夜色和小雨的佳作。

  全首词从字面来看很容易理解。全首是“明月别枝...

大夿夿

  有没有听过有人说:“大拿拿十万蚊”呢?很多人以为是“拿拿”,原来正确应该写成“夿夿”。

  在詹宪慈《广州语本字》:“夿夿者,形容物之大也。俗读夿,若拿……常语有曰‘一个银钱大夿夿’。”

  “夿”形容大,“一个银钱大夿夿”,就形容金钱数量之大了。“大夿夿十万蚊”,就是说十万元是一笔大数目了。

  不过,大夿夿严格来讲并不应读成“大拿拿”,而是“大巴巴(bā)”,不过,如果遵循这个发音,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二句诗来自唐朝大诗人李白,寓意每个人有自己的才能,必有自己的用处,在失意时不必气馁,即使千金耗尽,也可重来,是在人生低潮时激励向上的话。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源于李白所作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上天给了我才能,必然有用到的地方;即使千金散去,也还会重新得到。

  李白作这首诗,大约是在天宝十一年,当...

“耄耋之年”与“期颐之年”

  若某人的年纪到了八、九十岁,我们可以“耄耋之年”(粤音:冒秩)来形容,到了一百岁,则称为“期颐之年”。

  “耄”指两鬓斑白的老人家,亦含有思想紊乱的意思;“耋”更有跌倒的意思,也是用来形容老人家的。

  曹操《对酒歌》就曾写道:“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到了一百岁呢?

  那么就可以称为“期颐”。《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耳顺”是一种什么境界?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什么话都能听得进去了。六十年是一个“甲子”,一个循环,经历了很多人与事,在先圣孔子的角度而言,无论什么样的意见都听进耳内,能做到“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的境界,就算是听到不中听的话,也不会气愤了。

  做到这样的境界,人生不再冲动,不轻易发怒,有胸襟去听...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是形容一个人品格高尚的名句之一,来自“诗书画三绝”之誉的清代名士郑板桥。

  郑板桥曾在江苏镇江别峰庵读书,这一句话是他当年在屋门题写的对联。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思是,居室清雅有致,地方不必大;花朵只要香气芬芳,数量不在于多。

  “室雅何须大”暗喻最重要是居住的人,如果屋主品德高尚,情趣自必高雅,就如花朵能散发香气,不在于多少。对联反映出作者的清高自洁、不媚...

“君子用世 随大随小”下一句是?

  我们形容做人要尽力、负责任,在古代便有一句名言:“君子用世,随大随小,皆全力赴之”。

  君子用世,就是为世所用的意思。在世做事,要的是积极投入的态度,无论做大事也好,小事也好,都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这就是君子应有的态度。

  原句出自魏源的《默觚 · 治篇》,而这位魏源是何人呢?

  魏源 (1794-1857),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是晚清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天才...

范仲淹烧蚊帐

  节俭是中国传统美德,在司马光《资治通鉴 · 梁纪》就有一句名言:“俭约,所以彰其美也。”就是指勤俭节约,可以彰显一个人的美德的意思。

  北宋名臣范仲淹本是以节俭闻名的,他曾对儿子说过:“我最不愿意的,是看着儿女安享父官的富贵俸禄。”

  当年,第二位儿子纯仁结婚时,曾请匠人以高贵的绮罗制作蚊帐。范仲淹知道后十分生气,对儿子训斥一番:“吾家素清俭,安得乱我家法”,并警告说:“如将罗帐拿来家中,‘当火于庭’。”儿子听后惭愧不已,遂不再...

过则无惮改 独则毋自欺

  当我们做错事,但用诸多借口为自己开脱时,会被人说“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古时一句类似的,即是周希陶《增广贤文》的“过则无惮改,独则无自欺”。

  这句话的意思是:犯了错不要害怕改过,独处时也不可自己欺骗自己。

  古时,能够做到过则无惮改的,就有著名的“周处除三害”故事。

  周处是汉末三国时期东吴官宦之家子弟,有一身武艺,可是经常欺压百姓,令百姓见他纷纷躲避。

  有一天,他听到一位老人说起当地有“三害”:一害是山中有虎,经常伤人;二是水下有...

王羲之的“墨池”

    我们日常工作常常会遇到困难,如果抱着“将勤补拙”的心态,必定事半功倍。《礼记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这句话就是说:别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别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够跟这个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聪明起来;即使本质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刚强起来的。

  书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学不倦,甚至因为疯狂写书法,令到家中池塘变成一池墨水。

 ...

务得事实 每求真是也

  如果有人做事态度认真,又有求真的精神,我们会赞美这人做事“实事求是”,是一位能干可靠的人。

  在古圣言上,有一句更文雅的语句来形容,就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出自班固《汉书 · 景十三王传》,由颜师古作注而得出这优美的释文。这句话意思就是务必寻求事实的真相,常常有求真的精神。

  这句话语原本出自《汉书 · 景十三王传 · 河间献王刘德》,刘德是西汉景帝第三子,被封为河间王。刘德修学好...

不贵于无过 而贵于能改过

  要成功,就要经得起挫折。古代很重视个人的修养,特别看重“错而能改”。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有一句名句“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就是说一个人从来没有犯错固然值得欣赏,但更可贵的就是一旦犯了错而能改过自新。

  在古圣言书中,不乏错而能改的教导。除了王守仁外,有司马光《资治通鉴 · 汉纪》中的“固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可以...

知耻近乎勇

  中国有不少自古流行的金句,当中都有大智慧,其中儒家学说对于“修身”之道,就有一句名句:“知耻近乎勇”。

  这句话出于《礼记 · 中庸》,意思是指知道羞耻,就接近成为一个勇敢的人了。一个人有了羞耻的心,即是懂得自省,如能进而自勉自励,勇于改过,就是真正的勇敢,达到“修身”之道。

  中国古代有不少伟大人物都有知耻之心,成就崇高品格,例如孟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庄子“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以及...

春雨贵如油

  踏进春天,大家可能对湿闷的天气感到烦闷,不过对农夫来说,春雨是非常可贵的,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这种说法在宋朝已出现。宋《景德传灯录》卷一道:“春雨一滴滑如油。”古时油是一种贵价的生活用品,因为油能够点灯、煮菜、生火、取暖,是赖以生存的用品。

  春天下一场雨,是喜雨,能润泽大地万物,像油一样重要。

  明代《春雨》也有说:“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可以看到古人对春雨...

清明晴六畜兴 清明雨损百果

  古代农夫相信:一年收成好不好,看清明就知道。这句说话怎么解?

  传统上,清明节的天气,预示一年的农耕,是人们十分重视的重要节气。

  其中一个广为人知的谚语,就是“清明晴六畜兴  清明雨损百果”。

  意思是清明这天如果放晴的话,就预示整年作物丰收、牲畜兴旺;相反,清明节下雨的话,需要大量阳光的果树遇上阴天,产量及品质便受到很大的伤害了。

  延伸阅读:清明南风夏...

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

  你知道吗?清明节又称为植树节,清明节植树风俗在不少地方都一直保留着。这是因为清明节前后气候条件很适合树木生长,树木种植以后,树木成活率高,生长快。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就是在告诉人们,抓住农时,适时种植,一年收获就能丰收了。

  这句谚语还与祭祖有关。

  古时的陵墓和山坟大都在野外,每年只有祭祖的时候人们才会去扫墓。每到祭祖的时候,人们往往发现坟墓被杂草覆盖,不容易寻找,于是有人在坟头种植上四季常青的松柏,让坟墓变得显眼,下一年扫墓...

清明南风夏水多

  清明是一个节气,与农耕息息相关。在福建地区清明节就有一句农谚:“清明南风夏水多,清明北风夏水少”,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清明这天刮南风的话,说明此时气温较高,云层也较密,预示当年夏天降水比较多,相反就是预示着当年降雨量比较少,不利农耕。

  这个又与一句老农谚不谋而合,“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延伸阅读:清明节小吃青团爆红 “包罗万馅”引老字号互拼   

上坟不带五果 家中无灾祸

  4月清明节前后,很多人都会去扫墓。扫墓会带备三牲祭品,水果是少不了,是不是所有水果都可以用来扫墓拜祭先人?俗语有说:“上坟不带五果,家中无灾祸”,哪五种水果不宜供奉给先人?

  第一是空心果,如哈密瓜、木瓜,代表不幸;第二是梨子,有分离的意思;三是莓类水果如草莓、蓝莓,因为“莓”普通话有“没”的意思,不吉利;四是一串串的水果,如荔枝、葡萄,有“串串随祖”,传统认为对祖先不敬;五则是多种子水果如石榴、百香果,多籽水果被认为是“不够纯洁”,恐有不敬之嫌。

  中国传统祭品都与...

中国古代也有愚人节?

  大家知道4月1日是“愚人节”,为什么会有“愚人节”?谁是愚人?

  愚人节,相传源于法国。但原来类似的活动节庆,早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

  东汉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僧人逸飞所著《局门广录》卷四记载:“四月丁寅,子弟俗以诡诓为戏,长老不以非礼禁。”

  大意说四月的丁寅那一天,年轻人会用互相欺骗的方法来开玩笑,而长辈也不会搬出礼法来扫兴。

  而西方愚人节由来,就是源自15...

扬州炒饭原是皇帝吃的?

  香港人喜欢吃的“扬州炒饭”,是用鸡蛋、虾仁、叉烧等食材烹调而成的美味炒饭。扬州炒饭远近驰名,它的由来有什么特别呢?

  这道美食的由来有几个版本,其中一个,相传是隋炀帝南巡江都(今扬州)时,命人煮他喜欢吃的“碎金饭”,就是鸡蛋炒饭,从此扬州人便把金色的鸡蛋炒饭称为“扬州炒饭”。

  也有另一个传说,扬州炒饭出自民间。早在春秋时期,扬州古运河邗沟上的船民,喜欢用鸡蛋炒饭。当时人们会把中午的剩饭留到晚上,加入一两只鸡蛋...

咸丰年嘅事 是什么事?

  如果说到一些陈年旧事,广东话会说“咸丰年嘅事啦”。   这句话其实话中有话,表示“不提也罢”。究竟咸丰年发生什么事,令后人会不愿再提呢?

  清朝咸丰皇帝于1850至1861年在位,这段时间广东一带发生了不少事件。例如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创立太平天国;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60年更是签订不平等条约,将九龙割让予英国。

  所以,咸丰年这段时间对广东人来说有很多不好的回忆,不提也罢。因此,后来广东人说起不堪回首的往事时...

事急马行田

  你一定听过中国象棋。中国象棋易学难精,例如有“马行日、象行田”的规矩,那么“事急马行田”又是什么意思?

  《三国志·魏书·李乐传》就记载了“事急马行田”的故事。

  在魏文帝黄初六年,位处东吴的孙权率兵亲征魏国,直逼曹魏辖下的江夏城。

  由于驻守江夏的守将文聘被围困,而曹魏大将军的侄子厉凉,就受命返京求援。厉凉原计画3天才能抵达京城,若要缩短行程,必须踩踏田地而不走正常大路,而按照当时规定,军士若踩踏...

“踢嗮脚”与马有关?

  香港人生活节奏急促,工作压力大,每天都要“踢嗮脚”。“踢嗮脚”原来还与马有关,你又知道吗?

  一群马赛跑的时候,前马蹄与后马蹄交替迅速,在旁边看起来就像马脚互相在踢一样,非常忙乱,就形成所谓“踢脚”了,而“踢嗮脚”的忙碌程度就更胜一筹了。

  这个词到了今天亦很常用,形容非常忙碌、忙乱的感觉。

  延伸阅读:䟴脚 (un 脚) 

醟醟哋 VS Wing Wing哋

  一班朋友吃喝畅饮,酒过三巡有醉意,有人就会形容自己“有点晕,Wing Wing哋”,“Wing Wing哋”其实正字为“醟醟哋”,“醟”同样音“Wing”。

  在《抱朴子·内篇·论仙》中有这个字,“覆溺者不可怨帝轩之造舟,酗醟者不可非杜仪之为酒。”意思说覆舟遇溺,不要怪责当初发明造船的人,同样自己喝醉,不要怪责酿酒的人。就是指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把责任推卸给人,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是上策。

  延伸阅读: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儃世界 vs 叹世界

  常听到人说:“中了六合彩就好了,可以叹世界!”“叹世界”,正字应该为“儃世界”,粤音炭,意思是从容、休闲的样子。

  “儃”这个字出现在《庄子· 外篇·田子方》:“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意思指有一位画师最后才来到,却神态自然,从容不迫,丝亳没有尴尬的样子,接受旨意后,也不恭敬站立,就回到馆舍去。

  “儃”,就是形容闲适样子,包括儃茶、儃咖啡、儃香烟、儃冷气。以后大家可别用错字了。

  延伸...

“翪瘟鸡”何解?

  有时在路上有人横冲直撞,旁边行人就会破口大骂:“成嗰翪瘟鸡!”(翪与中同音),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翪”这个字,在《尔雅·释鸟》出现过:“鹊鵙丑,其飞也翪。”“翪”就是鸟展开双翼上上下下乱飞的样子,原意是指鹊鵙样子丑陋,连飞的姿态都乱作一通,非常不像样。

  到了现代,人们也就把步履混乱、横冲直撞的人,也形容为像鹊鵙一样的“翪瘟鸡”了。

  延伸阅读:“草鸡”不吃草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