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5-06
上海是中国内地第二大城市,上海话,即上海吴语(又称沪语)则于1930年代曾盛极一时。50年代香港的文化及电影圈,曾是上海人的天下,不少圈内人都懂一两句上海话。
50年代,不少上海人移民香港,邵氏父子电影公司(即邵氏兄弟的前身)老板邵醉翁便是其一。他操一口宁波上海话:“阿拉”(即我们)、“侬好”(即你好)、“谢谢侬”(即谢谢你),懂者不多。
老板是上海人,编剧部聘用了不少上海文人,上海话曾一度充斥了整个片场,那年代曾有人吐嘈:“如果不懂上海话,千万别去邵氏叩门,否则只会焦头烂额。”60年代后,祖籍宁波的倪匡成为其中一位邵氏制片的当红编剧,那时不论是古装、时装片,十之八九均出自倪匡手笔,当中便蕴含不少上海元素。
时移世易,倪匡在访问时曾指出,江南人爱谈江南事,但懂上海话的人在香港已买少见少,忆起好友、武侠小说作家查良镛仍在世期间,已有“访旧半为鬼”(杜甫诗句)之感(意思是不少同龄好友已不在人世)。查大侠去世后,连“半只鬼”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