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奋强的香港情:多管齐下拓展软硬件 以救灾心态推医疗改革

编辑︰郭晓阳

  在香港,兴建新医院需时约15年,培训一位专科医生又要最少13年。当我们今天发现病床、医生、护士及支援医疗人员严重不足,才醒觉并推动任何实质扩容,也要10多年后才能投入服务。10至15年前,我们没有预见并为人口最多的婴儿潮世代订出一套全观的人口老化政策,如今银发潮刚现,但病床数目20年来几乎没有变动,维持约3.1万张(已近20年没有建1,000至2,000床的大型全科医院),而医护人员亦没有跟上占用一半病床、并在多年前已开始倍增的长者人数增加,医疗体系当然愈来愈应接不暇。

林奋强:规划不善导致人手长期短缺

  早年欠缺策略思维制订人口老化政策的大错已成,“黄金支援”时间已过,现时能做的只有小修小补、尽量增加人手、改善仪器设备、优化流程来提升容量和效率。但是,当现已濒临崩溃、照顾近9成港人的公营医院,面对身体逐渐衰退、需要更多医疗照顾的长者人数,将在15年间增长逾倍至240万,当然没可能应付;亦因此,这两年不分冬夏都出现的流感高峰“爆院”情况只会连年重演。

  公营医院病床占用率长期突破100%,远高于英国85%的安全界线;同时,专科医疗的数字亦清晰反映公营医疗压力之沉重。以内科专科为例,例行新症轮候时间中位数由2011/12年的31星期,大增近1倍至2016/17年的57个星期!相比之下,新加坡的整体数字只是4个星期!连严重缺钱缺人手的英国国民保健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轮侯时间也比我们短很多,92%的病人等候不多于18星期。以上种种数字也显示,早前有食卫局的顾问研究居然指出,我们医生短缺只是2%左右是颇明显的误差,应该立即重新检讨,为以后的医疗人力规划提供更可靠的指引。

当代中国-名家专栏-林奋强-多管齐下拓展软硬件 以救灾心态推医疗改革
在香港排期进行手术需时日久,主因是医生日程繁忙,加上病床不足,令病人需要长时间等候。(图片来源:Getty)

  当医护人员看不见“明年会更好”,在压力煲内工作当然觉得辛苦。负面情绪较强烈、或是有政治考量的同事,自然会觉得问题出自管理层的无能累事,甚或会靠煽情口号来激起民愤。这些指控大多数与事实不符︰例如有指医管局将很多医生调进总部做行政,“肥上瘦下”令前线人手不足。事实是,总部做行政工作的医生只有40多人,占整体6,000多名医生不到1%。这些医生大都是“红裤子”出身,贴地兼专业地为扩容等工作努力。

  另外又有少数人试将医疗系统不足怪罪于新移民身上,上纲上线搞中港矛盾。事实是,据报载近8成新移民为40岁以下,55岁以上的只有6%,对住院需要不会比港人高。

  其实,每个为改善医疗服务着急的医护、病人、和医管局都是10多年前规划失误的受害者,以致如今各个界别都缺乏应对人口老化的能力,实没理由向同舟人大兴问罪之师!

  未来几年,退休潮将令整体就业人口结构性收缩,医管局增聘人员只会加更困难。局方上周与支援职系员工达成共识,向2.5万名员工划一加薪8%,固然有望补充大量因薪金不吸引而空置良久的岗位,值得高兴。但从我城整体角度,多花这4至5亿请来的这批救兵,可能是由社福界(例如安老院)“挖”过来,或会影响院舍照顾长者能力,最终也会阻碍医院出院速度,新兵效能大打折扣!安老服务人手长期不足近20%,随着未来每年也有员工年迈退休,护老行业纵使需求将长期结构性上升,但员工却会长期下降!

  所以前年施政报告提出,考虑为津贴院舍输入外地照顾员,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良好政策方向,希望市民都能为香港着想、为自己及正在老去的父母,支持这一类人员的引入。当然面对人手“真空”的还有医生,希望政府高层能拿出同样勇气,尽快急病人所急,设立有效的输入医护机制及大幅增加医学院学生人数由现在每年只增加30学位至近500至900位!本栏稍后将勾勒公营医疗扩充约6成的需要,及私营医疗规划增大2倍的市场需求。

当代中国-名家专栏-林奋强-多管齐下拓展软硬件 以救灾心态推医疗改革
现时本港培训医疗人才的进度滞后,虽然大学有加开学位应对,但未能满足医疗需求的增长。(图片来源:Getty)

  在新的大型全科医院欠奉、亦没有大量增加培训医护人员的20年,本港每人老了20岁、人口增长了11%,医疗需求肯定有增无减。可惜,过去10多年,理财旧哲学下政府有盈余只懂储蓄或派糖,没有为医疗体系投资扩容,就连仪器旧了也没有钱更换升级。而医院不足,当一个10人病房放了16张床,硬件不足必定会令效率下降!

林奋强:小修小补难以提升医疗质素

  固然,硬件是远水,病人长龙是近火。短期能做的只有小修小补。正如解决土地不足一样,医疗也需要全体总动员(all hands on deck),一切有效措施都要推展,望聚沙成塔!例如,大幅增加医管局的资讯科技投资,在日常IT营运预算上加设一个“大幅增效”的预算,利用科技为医护“悭得一秒得一秒”;大力推展全民健康意识(例如在申请长者卡时要上4小时“长者生涯规划”班,将保健、身体衰退资讯,以至临终(End of Life)计划及预设医疗指示(Advance Directive)等前瞻概念灌输给市民;增加预防性措施(例如打疫苗及作早期筛查),并鼓励市民保持良好饮食及生活习惯,减低患病率;以及疏导有能力的人使用私营医疗服务等。其实,在医管局周年大会上,前线员工都提了大量提升工作效率建议,局方应尽快提供资源配合并落实。

  当然,就算最成功的机构都绝对会有改善空间。但客观事实说明,医管局已是极高效、尽心尽责地以父母心照顾市民的组织,更绝非有些机会主义政客所指的大白象!现时公营和私营医疗开支占本港GDP相若,都是约2.9%。相比之下,英国则是公营8%、私营2%。公营医院处理全港近9成病人,每年服务800万住院人次、200万急症室人次、数百万人次使用其他医疗服务,港人一切重症、奇难杂症都由公营系统以高达95%的资助额包办,以最少的资源服务最多的市民;医管系统亦为我城连续多年赢得彭博全球医疗系统效率榜中的第1位!

林奋强:医护专业水平或大众支持

  医护极高水平和专业水准,亦充分得到市民的支持和肯定。去年公布的《2017住院病人经验调查》显示病人整体住院经验良好,91%受访者评为7分或以上,74%评为8分或以上,平均分达8.1分。其中,对医生、护士的信心达9.5分、痛楚控制、考虑病人意愿方面达9.4分、清楚解释药物使用更达9.8分!

当代中国-名家专栏-林奋强-多管齐下拓展软硬件 以救灾心态推医疗改革
医护人手长年不足,除了影响病人所接受的服务,更会令医护压力增加,对医患双方都不是好事。(图片来源:Getty)

  15年前,我城作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抵抗了一个扩散力极高的不明疫症,令时任署长陈冯富珍当上世卫总干事,可谓当之无愧。

  我们不能再用未来15年追回15年前应做未做的建设。这个永远向后望、为历史“执漏”的政策,不可能是相信香港“明天会更好”的方向。我们是时候总结失败经验,在白纸上重新画出我们想要的盛年社会,然后策略性规划所需的资源及建设。知耻近乎勇,我们必须急起直追,以救灾救难的心态,积极推动10至15多年前便应进行的医疗改革。至于这座山有多高,我们下回分解。

  (经作者授权,转载自15/03/2019《晴报》,标题经编辑整理)

当代中国-林奋强-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香港第一次

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 香港第一次

林奋强的香港情:想飞、要飞、起飞!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上海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对“天下”的想像:一个乌托邦想像背后的政治、思想与学术

风筝 女孩 男人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叔叔,你真棒”滋润人心

中国与美国
编辑之选

高志凯:不管谁当总统 中美关系都会经历惊涛骇浪

天安门广场、白宫
马凯硕

马凯硕:是时候与非西方开展对话了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旅游|成都武侯祠 中国唯一君臣合祀祠庙

医疗革命和技术进步人工智慧
张维为

张维为看中国“不可能产生科学革命”论调

香港达德学院是共产党在港建立的一间大专院校。校舍原是泷江别墅,芳园是别墅的别称。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顾达德学院 汇聚共产党专才的香港大专院校

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週,机器人表演
金灿荣

金灿荣看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地位举足轻重

农田、货柜船
温铁军

温铁军从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差异

当代中国 时评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中国人的“长寿密码”有哪些?

共同富裕
Qiyuan Lu
卢麒元

卢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国扩大经济共同体成关键

中国在智慧科技养老上仍有很大发挥空间
新华网 时评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术赋能养老服务

人民币暂时难以取代美元地位
雷鼎鸣

雷鼎鸣看中国经济|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看东西方人生态度大不同 西方哲学不能变成中国思想

中青时评

“铁路+旅游”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中美关系尚未到解冻阶段
环球时报 社评集

中美关系|欢迎中美关系“解冻” 但美国必须来真的

呼伦贝尔草原
陈万雄

陈万雄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战皆在呼伦贝尔草原

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落实多边主义
央视快评

中国经济|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

霞飞宸

霞飞宸解说马远《水图》:取材及手法绝无仅有

 美元人民币
翟东升

翟东升从日德汇率政策 预示不干预人民币升值利多于弊

当代中国-名家-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当代中国-名家-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樊锦诗

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张信刚

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莫言

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 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当代中国-吴家玮-吴家玮穷小子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吴家玮

吴家玮穷小子 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当代中国-李光耀-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李光耀

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当代中国-单霁翔-今年故宫600岁
单霁翔

修缮保育 北京故宫迎来600岁生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