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2/08/2022
人的大脑非常复杂,当城市装上“大脑”,又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拥有1,000万人口的杭州市,就靠“城市大脑”管理得井井有条,成为推动城市治理的样板。究竟什么是“城市大脑”?它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城市大脑|从“治堵”起步 杭州利用大数据改善交通
“城市大脑”方案可以从杭州“治堵”说起。在2016年之前,杭州每天有9,000多架公共汽车出行,有接近500条公共交通路线,7,000多个车站,每日接载400万人,交通堵塞问题一度排在全国第2。
2016年4月起,杭州城市大脑以交通领域为突破口,利用大数据改善交通。
具体的做法,就是将人、车、道路数据多端统一接入系统,加以人工智能分析技术,把庞大的数据转化为科学合理的业务模型,形成城市交通实时大视图,最终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调度和管理。例如为驾驶者提供附近泊车位资料,安排最适合的路线前往,减少路面挤塞。
有了城市大脑后,杭州提速非凡,交通堵塞问题由全国第2下降到第31位,高峰期间平均行车速度提升了15%。
延伸阅读:智能泊车|盘点中国优秀立体停车库 深圳垂直循环式车库成网红打卡地
城市大脑|从“治堵”迈向“治城” 杭州便民服务多
不过,杭州对于城市数据大脑的定义没有停留在“治堵”领域,而是从交通领域向城市治理、市民服务各领域拓展。
2018年5月发布的《杭州市城市数据大脑规划》中,“城市数据大脑 ”第一次有了明确的定义:是一个按照城市学“城市生命体” 理论和“互联网 + 现代治理 ”思维,创新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构建的平台型人工智能中枢。
这个人工智能中枢整合汇集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在城市治理领域进行融合计算,实现城市运行的生命体征感知、公共资源配置、宏观决策指挥、事件预测预警、 “城市病 ” 治理等功能。
那么,究竟城市大脑如何不断改变杭州人日常的生活?
为了让市民实现“舒心就医”,杭州将“城市大脑 · 卫健系统”接入全市245家公立医疗机构,患者可以根据个人信用情况获得门急诊500至5,000元不等、住院15,000元的信用额度。
在上述额度内,患者就诊过程中不需要支付费用,可以在就诊结束后48小时之内或者离院前通过自助机或手机等进行支付,甚至可以对在不同医院、不同专科看病产生的所有应付费项目合并支付,真正做到“最多付一次”。
其他便民服务还包括——“便捷泊车 · 先离场后付费”,车主开通“先离场后付费”功能后,就可以自由进出停车场库,停车费由系统自动扣款,无需停下来扫码或现金支付;一键护航,救护车在不闯红灯、不影响社会车辆的前提下,安全、快速、顺利地通过每一个路口,打通全自动绿色通道;“非浙A急事通”,为非“浙A”车牌的车辆于高峰期间到杭州办事提供通行便利。
实际上,杭州的城市大脑方案不仅为本市市民提供便利,对外地游客也有贴心服务。
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杭州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市文旅局以让游客“多游一小时”为重点应用场景,推出“10秒找空房”“20秒景点入园”“30秒酒店入住”和“数字旅游专线”多个便民服务,解决民众反映最多的排队等候等难题,全面提升在杭州游玩体验。
城市大脑|“杭州方案”推广全国 逾500城市紧随
如今,杭州城市大脑已建成涵盖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卫生健康、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建成48个应用场景,杭州也率先实现“用一部手机治理一座城市”。根据《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杭州数字治理指数居全国第一,正在成为“最聪明的城市”。
紧随杭州之后,城市大脑已经在多地开始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宣布要做城市大脑的城市就达500多个,几乎涵盖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和地级市。
城市大脑最终将改变什么?时任杭州市发改委主任洪庆华曾参与杭州“城市大脑”的筹备、运行和协调,他认为,有了城市大脑,杭州将逐渐以技术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实现城市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倒逼政府向著治理现代化的服务型政府迈进。
延伸阅读:碳中和 碳达峰| 广州焚化发电黑科技 全国首个生活垃圾零堆填减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