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石心肠”原来形容一位好官?

  我们看电影或小说的时候,不时会见到有些负心汉角色,其另一半通常会用“铁石心肠”来形容他。

  铁石心肠原作“心如铁石”,如今看这个成语好像有点负面,但原来它来自一位东汉末年一位好官员的事迹。

  这位好官名叫王必。据《魏武故事》(据《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所载:“领长史王必,是吾披荆棘时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曹操授王必兼理丞相长史,在敕诏中称赞王必,说他是自己旧时的部属,不但忠诚能干,而且心如铁石,意志像铁石一样地坚定,是国家的好官员。 

  也就是说,这个成语原本用来形容一个人办事公正,有原则又不感情用事;如今则多形容一个人做事不讲情面,有点冷酷无情。

  延伸阅读:冷气军师又是怎样的官?

春雨贵如油

  踏进春天,大家可能对湿闷的天气感到烦闷,不过对农夫来说,春雨是非常可贵的,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这种说法在宋朝已出现。宋《景德传灯录》卷一道:“春雨一滴滑如油。”古时油是一种贵价的生活用品,因为油能够点灯、煮菜、生火、取暖,是赖以生存的用品。

  春天下一场雨,是喜雨,能润泽大地万物,像油一样重要。

  明代《春雨》也有说:“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可以看到古人对春雨...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这两句词,是形容澄明的夜色和温柔的细雨,更巧妙的是诗人用数字来描写,实在有趣得很。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其中两句,指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这首词是辛弃疾居于江西省上饶时的作品,当时诗人于晚上在黄沙道上散步时作,最终写出这篇描写夜色和小雨的佳作。

  全首词从字面来看很容易理解。全首是“明月别枝...

倒泻箩蟹  

   面对混乱无法控制的场面,人们往往会呈现出手忙脚乱的情形,在粤语中会用上“倒泻箩蟹”来形容,但到底手忙脚乱为何会与“倒泻箩蟹”相互连繫呢?

  “箩”即是箩筐,是一种用竹子编成的农具,至于“倒泻”则是指从上向下倾泻,两者结合的意思就是盛载满满一箩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

  想像一下这个情景:满满一箩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螃蟹四下逃散;要把逃脱的螃蟹权抓回箩筐,不但手忙脚乱地要伸手去抓,又要防备手上的螃蟹用蟹螯攻击自己,实在是不知如何是好。

  ...

“西国冬至”是什么节日?

  冬至是中国传统上一个重要节气,而圣诞节则为欧美一个重要的日子,有没有想过昔日在中国曾经出现一个节日叫“西国冬至”?

  所谓“西国冬至”,其实就是圣诞节。

  在晚清时期,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甚至不少外国人踏足中国这片土地,以及定居,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不少碰撞,其中上海在19世纪中叶开始便成为了中西文化汇聚的大城市。

  外国人来到中国旅居后,便将西方人过圣诞节的习俗带来中国,不过当时中国人对这个节日不甚了解。

  上海...

“牙烟”与牙齿有什么关系?  

   马戏团内的踏钢线表演,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老一辈的人看了更可能会大叫“牙烟”。究竟为什么冒险与“牙烟”有关?又与牙齿有多大关系?

   “牙烟”是广东话俗语,意思就是危险,但通常用于形容有惊无险的情况。

  “牙烟”,虽然字面上有“牙”又有“烟”,但其实这个俗语和两者并无关系。牙烟其实是广东方言从古汉语“崖广”一词演变而来的。

   “崖”就是悬崖的意思,而古字“广”是一个多音字,可读作“烟”,意思是小房子。

   “崖广”就是在悬...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子歧视女性?  

  这句话出自先圣孔子之口,他一向推祟君子之道,所以说“小人难养”不难理解,但说“女子难养”则有点奇怪,难道孔子歧视女性?

  先看出处。语出《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其实,这里所说的“女子”,在朱熹《论语集注》中指为“臣妾”,并不泛指女人。皇帝所宠幸的身边人,有男人“臣子”,也有女人“妃妾”。

  “小人”则是指与君子之道相违背之人。这里的“养”,不是白吃白喝的“养活...

“齐人之福” 是什么福?  

  如果我们说某人在享“齐人之福”,意思即是说一个男人身边不止一个女伴,可能有两、三个或以上,她们可以是妻子、女朋友、第三者等,有艳福无边的意思。

  然而,“齐人之福”典故中的“齐人”原来却并不是艳福无边,反而是生活潦倒不堪,只在妻妾面前装腔作势。

  齐国有一个男人,家里有一妻一妾。那男人每次出门,必定是吃饱喝醉地回家。妻子好奇,想知道丈夫每天跟什么人吃喝,丈夫告诉妻子,他们全都是有钱有势的人。

  妻子和小妾都觉得奇怪,丈夫每天吃饱喝醉地回家...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海不辞水 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 故能成其高

  形容某人有胸襟,常用“有容乃大”来形容,但原来古语中还有一些类似诗句可用。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这句话出自《管子 · 形势》。

  它的意思就是海不拒绝点滴的水,所以能够成为汪洋大海;山不排斥土石,因此能够成为巍峨高山。

  无论对人或学习,要有这样的心态,面对困难就能够突破自己了。

  延伸阅读:范仲淹烧蚊帐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受到挫折时,会有人鼓励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意思。

  不过,陆游的《游山西村》就有少许不同。他写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山峦重重,流水迂回,正担心无路可走;柳色暗绿,花色明艳,忽然眼前出现一个村庄。

  这个诗句象征人生的道路往往崎岖曲折,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有信念不要放弃,最终都会得到光明与美好的前景。

  后人以“山穷水尽...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名句。

  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文学巨匠,他喜爱聆听亲戚朋友由衷的真心话,也喜欢以弹琴和读书为乐,消除烦忧。

  前面两句“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与后句并起来,可以从中看到陶渊明对官场人事争斗的不耻心情,而他清高雅洁的情操,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延伸阅读:人若志...

敬守此心 则心定,敛抑其气 则气平

  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除了要善良外,还要心平气和。在古书中,就有一句“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这句话出自金兰生的《格言联璧》。金兰生是清代学者,用了数年功夫,饱览经史典籍和先哲语录,编成《格言联璧》。这部书的最大特色,便是将格言仔细地分类,有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类等11类,所编选的格言都是朗朗上口的名言警句,很有启发性。

  延伸阅读: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孔子的好学人人都知,他的自我学习态度是“学而不厌”,他同时也要求学生有这样的学习态度。

  《论语》里收录了许多记载孔子好学的名句,其中一句名句就是出自《论语 · 泰伯第八》的“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学问好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恐怕会丢失。”套用今天的话语,就是学习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延伸阅读:世事洞明皆学问...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与吃有关?

  这句话出自于《礼记 · 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是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才明白做学问时会遇到的困难。

  这句话是说做学问要亲身经验,才体会得到个中原因。

  其实在这一句前,就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习与吃原本是两码子事,但作者却用吃来比喻学习。作者认为,品尝到美食,是切肤地感受到那种满足;这就好像学习一样,亲自学习后,才能明白自...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是形容一个人品格高尚的名句之一,来自“诗书画三绝”之誉的清代名士郑板桥。

  郑板桥曾在江苏镇江别峰庵读书,这一句话是他当年在屋门题写的对联。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思是,居室清雅有致,地方不必大;花朵只要香气芬芳,数量不在于多。

  “室雅何须大”暗喻最重要是居住的人,如果屋主品德高尚,情趣自必高雅,就如花朵能散发香气,不在于多少。对联反映出作者的清高自洁、不媚...

知而好问 然后能才

  大学问家荀子在《荀子·儒效》中,对怎样成才,有一段传颂千古的见解:“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其中,“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意思就是指天资聪敏而又肯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就可以成为有用之才了。

  春秋时代,孔子被尊为“圣人”,大家都向他请教程问。然而,他不只教人,自己也会虚心向别人请教。

  有一次,他到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一进祖庙,他觉得每样事情都很新奇,不时向人问这问那。这个时候有...

有志方有智 有智方有志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曾经写过一首诗来劝告儿子。诗其中两句是:“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这两句话看似相似,实际大有不同,有“志”先还是有“智”先,是汤显祖想向儿子说明的道理。

  他想说:只有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才能勤奋学习,变得聪明。只有明白事理,才能树立起远大的志向。

  立志有多重要?国家首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有一个立志的故事。

  他在潘阳东关模范高等学堂读小学的时候,一天,魏校长问同学:“读书为了什么?”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有说想发财,有说想为自己找出路。

  当校长问到...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我们经常劝勉年轻一辈说:“做人要有远见,志向远大一点。”在中华经典名句中,就有张载《经学理窟.义理篇》的“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志向不远大,精神又不集中,即使学习也不会有成效。

  张载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指出学习要成功的话有两大要素,一是立志要高远,二是专心致志。

  他认为若是心不在焉的话,虽学习了仍会一无所成的,怎样才是心不在焉呢?就是不能专心致志,而要做到专心致志,指的不是个人的一时状态,而是这个人做事的惯常姿态。

  延伸阅读:古代“劝酒”有专门职...

心欲专 凿石穿

  形容坚持做下去最终得到成功的,我们一直会以“铁柱磨针”来形容,不过,也有同样言简意赅的形容词可以用的,“心欲专,凿石穿”就是其中之一。

  “心欲专,凿石穿”出自唐.张鷟《游仙窟》:“张郎心专,赋诗大有道理。俗谚曰:‘心欲专,凿石穿。诚能里之,何远之有!’”意思显而易见,就是一个只要专心一意,就算石头也能凿穿,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

  同样道理,在曾国藩《致沅弟.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夜》有另一句有趣的形容,就是“坐这山望那山”。

  全句...

五一国际劳动节

  今天是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让我们说一下劳动节的故事。

  国际劳动节的由来源自一场1886年发生在美国芝加哥的工人集会。起初这场示威游行的诉求只是劳工们想争取缩短工时,后来国际上为纪念这一个行动,就出现了“劳动节”。

  不过,美加地区都不以5月1日为劳动节,而是在9月的第1个星期一庆祝。

  更多国家和地区是将5月1日设为劳动节,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法...

百丈竿头须进步 VS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鼓励别人再接再厉,我们会说“祝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古书中,则有“百丈竿头须进步”,哪一个才对?

  先说百丈竿头须进步,出自道原《景德传灯录 招贤大师偈》。竿头是竹竿的最顶部,高于竹竿的顶处,就是用来比喻一个人学问和成就即使已达到一定高度,也要继续努力,不断求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则见于宋.朱熹《答巩仲至书》:“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也。”及元.张养浩《折桂令.功名百...

学问勤中得 荧窗万卷书

  成材必须苦学,所以有不少古语都与勤学有关,例如“学问勤中得,荧窗万卷书”,当中还隐含了一个典故。

  “学问勤中得,荧窗万卷书”出自汪洙《神童诗》,意思是学问需要勤奋学习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荧取光,勤奋夜读诗书一样。

  “荧窗”就是指晋人车胤的故事。车胤少年时十分穷苦,吃都吃不饱,更别说晚上有油点灯供自己学习了。为了能够利用晚上读书,他捉了荧火虫放在小袋子内,借用荧火虫的一点点光来读书,终能成...

“君子用世 随大随小”下一句是?

  我们形容做人要尽力、负责任,在古代便有一句名言:“君子用世,随大随小,皆全力赴之”。

  君子用世,就是为世所用的意思。在世做事,要的是积极投入的态度,无论做大事也好,小事也好,都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这就是君子应有的态度。

  原句出自魏源的《默觚 · 治篇》,而这位魏源是何人呢?

  魏源 (1794-1857),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是晚清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天才...

范仲淹烧蚊帐

  节俭是中国传统美德,在司马光《资治通鉴 · 梁纪》就有一句名言:“俭约,所以彰其美也。”就是指勤俭节约,可以彰显一个人的美德的意思。

  北宋名臣范仲淹本是以节俭闻名的,他曾对儿子说过:“我最不愿意的,是看着儿女安享父官的富贵俸禄。”

  当年,第二位儿子纯仁结婚时,曾请匠人以高贵的绮罗制作蚊帐。范仲淹知道后十分生气,对儿子训斥一番:“吾家素清俭,安得乱我家法”,并警告说:“如将罗帐拿来家中,‘当火于庭’。”儿子听后惭愧不已,遂不再...

过则无惮改 独则毋自欺

  当我们做错事,但用诸多借口为自己开脱时,会被人说“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古时一句类似的,即是周希陶《增广贤文》的“过则无惮改,独则无自欺”。

  这句话的意思是:犯了错不要害怕改过,独处时也不可自己欺骗自己。

  古时,能够做到过则无惮改的,就有著名的“周处除三害”故事。

  周处是汉末三国时期东吴官宦之家子弟,有一身武艺,可是经常欺压百姓,令百姓见他纷纷躲避。

  有一天,他听到一位老人说起当地有“三害”:一害是山中有虎,经常伤人;二是水下有...

王羲之的“墨池”

    我们日常工作常常会遇到困难,如果抱着“将勤补拙”的心态,必定事半功倍。《礼记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这句话就是说:别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别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够跟这个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聪明起来;即使本质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刚强起来的。

  书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学不倦,甚至因为疯狂写书法,令到家中池塘变成一池墨水。

 ...

务得事实 每求真是也

  如果有人做事态度认真,又有求真的精神,我们会赞美这人做事“实事求是”,是一位能干可靠的人。

  在古圣言上,有一句更文雅的语句来形容,就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出自班固《汉书 · 景十三王传》,由颜师古作注而得出这优美的释文。这句话意思就是务必寻求事实的真相,常常有求真的精神。

  这句话语原本出自《汉书 · 景十三王传 · 河间献王刘德》,刘德是西汉景帝第三子,被封为河间王。刘德修学好...

不贵于无过 而贵于能改过

  要成功,就要经得起挫折。古代很重视个人的修养,特别看重“错而能改”。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有一句名句“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就是说一个人从来没有犯错固然值得欣赏,但更可贵的就是一旦犯了错而能改过自新。

  在古圣言书中,不乏错而能改的教导。除了王守仁外,有司马光《资治通鉴 · 汉纪》中的“固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可以...

知耻近乎勇

  中国有不少自古流行的金句,当中都有大智慧,其中儒家学说对于“修身”之道,就有一句名句:“知耻近乎勇”。

  这句话出于《礼记 · 中庸》,意思是指知道羞耻,就接近成为一个勇敢的人了。一个人有了羞耻的心,即是懂得自省,如能进而自勉自励,勇于改过,就是真正的勇敢,达到“修身”之道。

  中国古代有不少伟大人物都有知耻之心,成就崇高品格,例如孟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庄子“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以及...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