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4/11/2023
1987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指,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人工心脏研究室讲师钱坤喜在人工心脏的小型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製能完全植入体内的电动心脏,比自然心脏还轻一半,在国际人工器脏学术界引起了震动。
钱坤喜196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80年去联邦德国西柏林自由大学学习,在取得攻读博士学位资格后于1983年提前回国,决心在国内实现人工心脏研究的重大突破。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外的心脏泵重量有几公斤到几十公斤,而钱坤喜成功研製出的心脏泵仅有240克并可用于动物试验,在世界上第一次实现试验动物可自由走动,不必束缚在手术台上或笼子里。在达到相同功能的前提下,心脏泵体积愈小、重量愈轻,难度就愈大。
至20世纪90年代和进入21世纪后,国外心脏泵重量也减小至几百克,钱坤喜又将他的心脏泵重量降到27克,鸡心大小的泵具有牛心的功率,当时被英国健力氏中心确认为世界上最轻最小的人工心脏,钱坤喜更因此受邀担任最具权威性的出版物《美国人工内脏杂志》当时唯一的外籍编委。在人工心脏小型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钱坤喜还先后解决了当时国际上尚未解决的电动心脏溶血、密封和博动流等难题。
钱坤喜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人工器脏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高度评价。1987年5月,钱坤喜的一篇论文在纽约美国人工内脏学会第33届年会上张贴后,被与会者誉为“代表了人工心脏的发展方向”。几年来,钱坤喜先后收到国外二十多次邀请,要他去宣读论文、作学术报告或进行合作研究,并连续三届在国际人工器官学会的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