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0-11-26
近30、40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世界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但自美国对多国发动贸易战开始,不少国家便对太过倚靠别国心生疑惧。
新冠疫情在欧美出现后,有些国家突然惊觉原来自己无法生产这么多口罩与防疫物资,必须向中国购买,否则随时尸横遍野(这句并无夸张),中国的工业体制虽能迅速扩产,输出了数以百亿计的口罩及其他物资替多个国家解围,但有些国家也难免要思量某些关键产品能否自力更生或分散物资来源地。此点美国可能感受最深,她要遏制中国的崛起,但又发觉自己也受制于中国的产品,惟有要考虑经济上能否与中国脱钩,即减少对中国的倚赖。

各国分工 可增生产效率
自力更生还是大家互相依存,这是当世经济决策者一个无可避免的问题。在中国建国初年,因受到外国封锁,所以国策是自力更生,尽可能不受制于任何国家。政治上此政策有独立自主的好处,但经济上却是大大的不妙。亚当.史密在《原富论》中开宗明义便说明分工及贸易的重要,后来的经济大师李嘉图也证明了各国按其比较优势分工,再互通有无,可大大增加生产效率。
依稀记得,马云说过贸易可减低战争的风险。此说道理简单,国与国间若互相倚赖,一打仗便两者俱伤,仗如何打得起来?但这逻辑假设了各国政府都颇为理性,不会意气用事,又或是没有一些战争贩子利益集团利用一些贸易争端去推波助澜,唯恐天下不乱。两个有广阔贸易关系的国家若进行冷战或热战,其互相伤害之大,可能比没有贸易关系的国家交战更加严重。
中美之间的依存度是颇深的。你跑到美国的百货公司去看看,大多普通家庭的消费品都来自中国。较少为人知的是药物,美国8成以上的抗生素来自中国,美国消费者所用的药物,9成都是廉价的仿制药,若不是印度生产,便是中国生产。较高档的科技产品,如苹果手机,众所周知,生产线主要设在中国。苹果公司的CEO曾解释,把生产迁回美国的困难,不是因为中国有廉价劳工,而是因为苹果公司随时可在中国雇用到足以站满两个足球场的工程师或技师,而在美国,两间房间已经足够。

美国中西部的农民,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便是中国。当然,有了国际分工后,中国便没有在芯片等高科技领域有足够投资,因为以为有美国可倚靠也!一打贸易战,美国的芯片市场大幅缩细,两败俱伤矣!
中国经济美国经济深度依存
很多人都在问,中美会否冷战?中国不断在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观点,当然不想冷战,但主攻的是美国,无可奈何只有抖擞精神应战。要注意,若真的有冷战,情况与当年美苏之间的冷战会大不相同。美国与苏联之间经济关系疏离,除了害怕核战外,另一国家经济崩溃了,对自己都影响有限。但中美之间的经济利益深度交缠,一个国家经济有难,另一个也会大受损失。试想若中国的工业生产遇上困境,不能生产药物及消费品,美国用惯了廉价商品的人民怎会不叫苦连天?
并非每任的美国总统都希望中美冷战,欧盟诸国也对此种敌对关系大大的不以为然。奥巴马年代,还曾表达希望中国负起更多的国际责任,而中国也的确有这样做,例如对减低全球碳排放的《巴黎协议》便大力支持。不过,美国似乎叶公好龙,中国更深度融入全球的治理体系,更愿意拿出资源帮助非洲国家的发展时,美国现届政府却反而害怕得很,不但无端指摘中国,甚至自己主动退出不少国际协议。美国社会正处于急变的年代,美国人民似乎失去了自信心,社会思潮变得飘忽。
景况如此,经济全球化或许会稍有退潮,但各国利益攸关,国际分工不可能消失。但纵使是各国稍为各自走向自力更生,生产力的退化也可造成经济的显著衰退,这倒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
(经作者授权,转载自10/07/2020 《晴报》,标题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