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5/06/2024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做哪些事?在大湾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到湾区发展的“七件大事”,其公布5年以来,取得什么成果?
本系列文章,透过7个坐标,探索7个地点,解画“湾区七件事”中“第三件事”:怎样“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上篇主要介绍智能制造与新兴产业,本篇将探索跨境物流、绿色金融服务以及海洋科技。
现代产业坐标|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
跨境物流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领域。
位于东莞虎门港综合保税区的“香港-东莞国际空港中心”,于2023年4月开通运营,首创“跨境安检前置”海空联运模式,将香港机场的货运服务范围跨境延伸到东莞,为“湾区制造”走向世界开辟新通道。
以往,内地货物如需经香港机场出口,需先在当地办理海关通关手续,通过陆路经深圳口岸运到香港机场货站,再经过一次安全检查后,按国际统一规格“打板”,才能装进飞机货舱,飞往世界各地。
空港中心启用后,内地的货物在东莞进行“一站式”安检及报关等手续,就能直接运往香港机场安排起飞,直达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
开通一年来,香港-东莞国际空港中心进出口货值超过38亿元人民币,比以往节省物流成本30%,时效提升20%。
《纲要》提出推进粤港澳物流合作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建设国际物流枢纽。
五年来,一系列新的物流通道、模式和技术推出,使“水陆铁空”物流立体大通道不断畅通。
现代产业坐标|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位于广州花都区迎宾大道地铁沿线的“广州绿色金融街”,全长600米,是中国首批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绿色金融专项试点之一,亦是华南地区第一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绿色金融(Green Financing),是一种能够支持“环境永续性”的投融活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花都区作为试验区的核心区,制定并出台支持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对绿色行业和金融机构落户给予财政奖励,对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业务给予财政补贴。
截至目前,试验区已形成一批全国首创案例,包括全国率先开展绿色金融支持生猪“保险+期货+银行”计划、率先开展“创新药品置换责任保险”试点、率先发布全国首份碳信用报告。花都区已有11个典型案例入选人民银行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案例汇编》,提供复制推广经验。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纲要》提到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就包括绿色金融。
2022年人民银行总行公布的112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案例中,广州创新形成的案例达20个, 位居各试验区之首。
延伸阅读:伙香港组绿色金融联盟 深圳打造当代中国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
现代产业坐标|深圳南山区中集集团
总部位于深圳南山区的中集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货柜制造商,也是中国的海洋工程龙头企业之一。
其旗下公司“中集来福士”,自主研发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和“蓝鲸2号”,被视为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钻井平台设计建造的最高水平。
“蓝鲸1号”于2017年成功在南海深海开采到“可燃冰”,创造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次。“蓝鲸2号”于2020年再次成功开采,创造日均产量与总产量的世界纪录。“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被誉为21世纪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
《纲要》提到陆海统筹、科学开发,加强粤港澳合作,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五年来,深圳已初步形成设计研发、总装建造和应用的上中下游全覆盖的海洋高端装备产业链。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3)》显示,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8年居全国之冠。 2022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1.8兆元,年增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 海洋经济为广东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蓝色动力”。
延伸阅读:1分钟下滑至300米深海!中国超级工程用上“海上巨型滑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