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10-05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做哪些事?在大湾区建设的纲领粤性文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到湾区发展的“七件大事”,其公布5年以来,取得什么成果?
本系列文章,透过7个坐标,探索7个地点,解画“湾区七件事”中的“第六件事”:究竟在大湾区中,有哪些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
本文为下篇,将介绍4个特色合作平台,他们分别位于哪里?定位又是甚么?
平台坐标|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深圳河南侧约87公顷的香港园区,和深圳河北侧约300公顷的深圳园区组成,以“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理念构建。
《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深方科创园区,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立有利于科技产业创新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目前,河套深圳园区已建成13个专业园区、8个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并与香港园区落地推进16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新材料等6大领域。
香港园区方面,坐落于新田科技城的河套区港深创科园已开始建设,首3座大楼将于2024年底陆续落成,与深圳共同全面推进创科产业高质量发展。
延伸阅读:河套科创深圳园区规划出炉 2035年协同香港成世界级科研枢纽
平台坐标|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
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由银湖湾滨海新区、广海湾经济开发区组成,是大湾区连接粤西及珠三角的重要枢纽节点,拥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

大广海湾经济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重点发展产业有海洋生物、循环经济、临港能源及物流等。
以银湖湾滨海新区为例,便设有四大产业平台,包括便利华侨华人投资改革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发展节能环保、精细化工等环保新材料的产业园等,积极打造成为大湾区高端产业创新平台。
另外,继深中通道之后,黄茅海跨海通道于2024年底建成通车后,届时,江门和深圳、横琴、澳门、香港将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大广海湾经济区将成为对接港澳的重要门户。
平台坐标|东莞滨海湾新区
由交椅湾、沙角半岛和威远岛组成的东莞滨海湾新区,是东莞推进大湾区建设个高水准对外开放重要战略平台。
《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型产业研发基地。

依托东莞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滨海湾新区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人工智慧、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科创成果转化高地。
目前,滨海湾新区已基本形成“龙头+产业+应用+服务”产业链,除了获批建设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亦是广深港澳高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等国家级、省级重点平台。
未来,滨海湾新区将与香港共同打造莞港合作平台,构建“科研在港澳、转化在滨海湾新区”合作新模式。
延伸阅读:直击东莞华为总部
平台坐标|佛山南海示范区
位于佛山南海的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是《规划纲要》提到的第4个特色合作平台,面积约74公顷。
《规划纲要》提出,要支持佛山南海推动粤港澳高端服务合作,搭建粤港澳市场互联、人才信息技术等经济要素互通的桥梁。
作为广东省第一批省级“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基地”,南海示范区正深化与广深港澳4个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互联互动产业合作。
如今,广佛两市已联合开展超过110个核心技术攻关等科创合作项目,共同提升产业竞争力。深佛合作方面,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已于2023年落成,大力推动“深圳技术+佛山产业”的对接和合作,形成互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