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1-31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做哪些事?在大湾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到湾区发展的“七件大事”,其公布5年以来,取得什么成果?
本文是“湾区七件事”专题系列的第七篇文章,通过7个坐标,解画大湾区怎样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坐标|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
位于广州南沙自贸区的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下称“IFF永久会址”),是大湾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于2023年启用,被定义为世界新金融及丝路合作对话高地。国际金融论坛是全球金融领域高级别常设对话机制、多边合作机构。
永久會址_x1.jpg)
IFF永久会址所在的南沙新区自贸区,是广东自贸区的三大片区之一,致力于构建与国际新规则体系相适应的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航运、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合作等为亮点。
截至2024年6月,南沙已累计推出55项政务服务改革措施,“无证明自贸区”减免事项清单拓展至398项;2023年吸引132个新签约项目,新引进29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
《规划纲要》指出,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包括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规则,减少行政干预等,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带一路坐标|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是由科技部批准建设、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国家对外科技合作平台,被写入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中。

截至2024年,大湾区已获批建设6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由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支持建设的“中国-斯里兰卡热带海洋环境”就是其中之一。
该实验室开发的“斯里兰卡周边海域海洋气象预报系统”,对当地的防灾、减灾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发挥关键作用。
此外,广州、深圳等地,亦建立一批“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平台,包括广东省科学院的“中国-东盟水土保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深圳的“华大基因全球创新中心”等。
一带一路坐标|中葡综合体
位于澳门的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综合体(下称“中葡综合体”)于2019年完工启用,为经贸交流、会议展览、企业服务等提供活动场所,也是“中葡论坛”等重要活动的举办场地。

中葡论坛即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于2003年在澳门创立,由商务部主办,澳门承办,安哥拉、巴西、葡萄牙等9个葡语国家共同参与,旨在加强中国与葡语国家质检的经贸交流。
截至2024年,中葡论坛已建立了一系列商贸服务机制,包括葡语国家食品集散中心、中葡中小企业商贸服务中心、企业家联合会等。据统计,2023年,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额达到2,209亿美元(约1.7万亿港元)。
《规划纲要》指出,要发挥澳门与葡语国家的联系优势,依托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办好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
一带一路坐标|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位于深圳龙岗区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于2016年获批成立,是中国第一所采用俄语教程的中外合作大学,希望为“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培养专门型人才。2023年,该大学入选成为“一带一路”国际陶瓷教育联盟理事单位。

近年来,广东有不少高校设立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出谋献策、培育人才。例如2018年成立的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