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国冬至”是什么节日?

  冬至是中国传统上一个重要节气,而圣诞节则为欧美一个重要的日子,有没有想过昔日在中国曾经出现一个节日叫“西国冬至”?

  所谓“西国冬至”,其实就是圣诞节。

  在晚清时期,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甚至不少外国人踏足中国这片土地,以及定居,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不少碰撞,其中上海在19世纪中叶开始便成为了中西文化汇聚的大城市。

  外国人来到中国旅居后,便将西方人过圣诞节的习俗带来中国,不过当时中国人对这个节日不甚了解。

  上海《申报》在1873年12月曾经刊登一篇报道,以“西国冬至”作为圣诞节的称呼,因为圣诞节跟中国的冬至只相差三至四天,加上当时的国人没有圣诞节这个概念,于是便将“冬至”概念套用于圣诞节之上,成为“外国冬至”。 

  延伸阅读:家家捣米做汤圆 知是明朝冬至天   

歇后语“老王卖瓜” 下一句是什么?

  “老王卖瓜”,或称作“王婆卖瓜”,歇后语是“自卖自夸”,即是自己夸奖自己所卖的东西。

  这句说话来自一个宋朝时期的民间传说。老王,姓王名坡,又被人称为王婆(本是男儿,因说话多而被称为王婆)。他本是西夏人,宋朝时期因边境战乱频繁,因此到了宋朝都城汴京,继续其老本行:卖瓜。

  他种植及出售的不是中原人所熟悉的瓜,而是来自家乡一带的哈密瓜(当时称为胡瓜)。

  然而,住在中原的人并未见过哈...

那些年会说的“交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些长辈用上“交关”这个形容词呢?例如说“恶得交关”(意指很恶)、“蠢得交关”(意指很蠢),那么大家又知不知道什么是“交关”呢?

  “交关”,通常用作形容词,意思与“非常”相近。“交关”这个形容词除了在粤语语境常用外,上海话、宁波话、衢州话都有这样的用法。

  早于汉代,“交关”一词已经出现于文献当中,原本的意思是一个贸易交收的动作,陈寿《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有载:“渊遣使南通孙权,往来赂遗。”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

“牙烟”与牙齿有什么关系?  

   马戏团内的踏钢线表演,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老一辈的人看了更可能会大叫“牙烟”。究竟为什么冒险与“牙烟”有关?又与牙齿有多大关系?

   “牙烟”是广东话俗语,意思就是危险,但通常用于形容有惊无险的情况。

  “牙烟”,虽然字面上有“牙”又有“烟”,但其实这个俗语和两者并无关系。牙烟其实是广东方言从古汉语“崖广”一词演变而来的。

   “崖”就是悬崖的意思,而古字“广”是一个多音字,可读作“烟”,意思是小房子。

   “崖广”就是在悬...

“铁石心肠”原来形容一位好官?

  我们看电影或小说的时候,不时会见到有些负心汉角色,其另一半通常会用“铁石心肠”来形容他。

  铁石心肠原作“心如铁石”,如今看这个成语好像有点负面,但原来它来自一位东汉末年一位好官员的事迹。

  这位好官名叫王必。据《魏武故事》(据《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所载:“领长史王必,是吾披荆棘时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曹操授王必兼理丞相长史,在敕诏中称赞王必,说他...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与吃有关?

  这句话出自于《礼记 · 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是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才明白做学问时会遇到的困难。

  这句话是说做学问要亲身经验,才体会得到个中原因。

  其实在这一句前,就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习与吃原本是两码子事,但作者却用吃来比喻学习。作者认为,品尝到美食,是切肤地感受到那种满足;这就好像学习一样,亲自学习后,才能明白自...

春雨贵如油

  踏进春天,大家可能对湿闷的天气感到烦闷,不过对农夫来说,春雨是非常可贵的,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这种说法在宋朝已出现。宋《景德传灯录》卷一道:“春雨一滴滑如油。”古时油是一种贵价的生活用品,因为油能够点灯、煮菜、生火、取暖,是赖以生存的用品。

  春天下一场雨,是喜雨,能润泽大地万物,像油一样重要。

  明代《春雨》也有说:“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可以看到古人对春雨...

一抽二掕

  购物过后,两手拿着几袋战利品回家的样子,常用“一抽二掕(lang3)”来形容。

  一抽二掕,也有人写成“一抽二襱(lang3)”,读音和意思都是一样的。

  究竟什么是“掕”?“掕”字有用绳扎紧,用勾挂住,或者把东西捆在一起的意思。“一抽二掕”形象化地描述了左一袋右一袋的样子。

  形容同样景象的,广东话中还有“藤掕瓜、瓜掕藤”,也非常常用。

  延伸阅读: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