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通识|寺、庙、祠、观、庵的作用大不同?

编辑︰流萤

  中国古代建筑种类繁多,除了亭台楼阁,寺、庙、祠、观、庵等建筑也十分常见,究竟这些地方的作用是什么?又有什么分别?

  寺,原本指的是皇帝的行政机构,最早于北齐开始设立,直至清朝,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大理寺”,便是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官署。

白马寺
位于河南洛阳市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图片来源:Getty)

  隋唐以后,以“寺”命名的官署数量愈来愈少,而“寺”一字在梵语中也有僧侣居所的意思,朝代更迭,逐渐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佛教建筑专用词。

  庙,一般指的是古代供奉及祭祀祖先的地方。《礼记》中曾提到,庙的规模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凡有官爵的家族,都可按制度兴建“家庙”,而“太庙”指的就是皇帝的祖庙。

  汉代以后,庙逐渐成为祭祀鬼神和敕封、追谏文人武士的场所,如观音庙、孔子庙、岳飞庙等。

重庆关岳庙
重庆关岳庙,始建于明朝,是典型的南北朝宫殿建筑。庙内大大小小的殿堂共有36间,当中有三重大殿,总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祠,和庙的功能有些相似,是为了纪念祖先和伟人而修建的处所,俗称“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

  观,在古代的作用是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台”,与道教文化息息相关,因此,后来“观”也成为了道教建筑的统称。

  庵,是古代的一种圆顶草屋,也指文人的书斋,像是有老学庵、影梅庵等。自汉代起,陆续出现了一些专供尼姑居住的庵堂,因此“庵”后来也泛指佛徒尼姑的住所。

  延伸閲读:中国文化通识|佛教四大名山在哪里?

相关标签

阿嬷

   不同地方对女性的称谓可谓五花八门,除了北方人称“婆婆”相等于南方的“家婆”外,“阿嬷”现代多被指为祖母/外婆,但旧社会则是其他含义。

  “嬷”(音:mo)这个词在旧社会专指乳娘/乳母。末代皇帝溥仪年幼时被带入宫中当皇帝时,其乳娘同行,他跟乳娘的感情很深,称之为“二嬷”。

  然而,现代人则将“阿嬷”视作祖母或外祖母。在闽南语、客家话、潮州话、粤语等方言中,“阿嬷”表示祖母或外祖母的意思。福州话、闽东话、闽北语则通常表示祖母。

  日...

趣谈中国文化;文房四宝

趣谈中国文化|“文房四宝”是哪四宝?文房不是书房?

2024-03-18

中国文化通识|古文献“四大发现”是?

2024-02-24
趣谈中国文化;九州四海

趣谈中国文化|“四海九州”指哪“四海”哪“九州”?

2024-02-16

中国文化通识|龙生九子是哪九个?

2024-02-09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趣谈中国文化|荔枝本名离枝?“一啖荔枝三把火”指哪三把?

2025-06-18
文化百科;趣谈中国文化;陶渊明;五斗米

趣谈中国文化|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他的月薪有多少?

2024-04-17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