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1-31
西方对香港影响最大的,是西式教育制度。在全中国来说,(香港)可算是最早的。
丁新豹忆香港最早学校 “英华”和马礼逊纪念学校皆从外地迁往香港
香港刚开埠的时候,最早的学校有英华(书院)、马礼逊学堂(又称马礼逊纪念学校),还有是1851年成立的圣保罗书院,号称是香港成立的第一间英文书院。
当中,“英华”和马礼逊纪念学校都不是在香港最初成立的,它们分别是由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和澳门搬来(香港)的。
马礼逊纪念学校是香港其中一间最早出现的学校,大概有6年历史。但不要小看这6年历史,其训练出来的人是很了不起,包括留学生之父——容闳。
丁新豹忆马礼逊纪念学校仅6年结业 却孕育出留学生之父容闳
容闳其实是珠海南屏人,因为家穷,把他送到澳门的马礼逊纪念学校读书,他也跟着学校来到香港,一直读到1849年。这时学校结业,原因是没有钱了。
当时学校的校长带了3个学生到美国,其中一个就是容闳。容闳在美国读完中学后,到了耶鲁大学读书,也成为该校第一个华人毕业生。后来容闳在洋务运动中,曾经作出很大贡献。
他也是鼓励留美幼童计划的人,一共送了120个中国小孩去美国读书。他们都在外国人的家中居住,所以个个都学得一口好的英文,好像詹天佑(中国著名铁路工程师)、香港的周寿臣、唐绍仪等名人,都是留美幼童。
当中归功于容闳的功劳,他认为留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更难得是,当时的清政府接受了他的提议。
中国拥有几千年文化,竟然送我们的小孩去一个建国不到100年的国家。这件事情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看晚清历史时,绝对不可以一笔抹杀晚清政府的这个贡献。
我们往往说清朝是腐败、无能的,但其实是不是这么简单呢?我们(晚清)打了那么多仗,但是一直都是输,是不是还要继续打下去,然后签一堆不平等条约呢?又或者是应该尽量避免打仗呢?因为不够人打,就尽量避免打仗。
其实我们看历史,应该要思考,不可以跟着(坊间)习惯性的说法,就说那班人(清朝)是没用的。当时你的国家是太弱了,所以不够人打,也是没有办法的。
延伸阅读:丁新豹看南京条约影响深远 香港为何变成中西汇流窗口?
丁新豹忆“圣保罗”精英伍廷芳 香港首位立法局华人议员
另一个很重要的、在香港读书的人,就是伍廷芳了。伍廷芳是圣保罗书院的学生,他几乎是最早进入圣保罗的人,然后他去了英国读法律,成为第一个在英国林肯律师学院毕业的华人。
这间林肯律师学院是很厉害的。除了伍廷芳,何启也是这间学校毕业的,以至最近的李柱铭也是出自这间学校的。
伍廷芳回来后,成为了香港第一个立法局华人议员。但是他做了很短一段时间,就回去了中国。
你可以看到在那个年代的人,虽然他们在香港居住,但其实内心是在中国的,而最难得是他们接受的教育是非常西化的教育。你看伍廷芳在英文学校读书,又去英国学习法律,这些都是非常西化的东西。
伍廷芳还未毕业,中国有两位官员(李鸿章和郭嵩焘)已经看上他。当时的中国,一遇到法律的东西就很吃亏,所以很需要一个懂法律的华人,因此大家都很器重伍廷芳。
最后伍廷芳跟随了李鸿章。在中国的民法方面,伍廷芳的贡献也很大。后来在民国政府时,他也跟随过孙中山,虽然他当时年纪比孙中山大很多。
丁新豹忆何启从不穿唐装 娶英籍妻子堪称“全港最西化”的人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是何启,他也是个很奇特的人。何启是一个牧师的儿子,一出生就是基督教徒,他在皇仁书院毕业,然后去了英国。初时,他在阿伯丁大学(Aberdeen University)大学拿了医学学位,然后再去伦敦就读林肯律师学院,之后成为大律师。
从来没有人见过何启穿唐装,他可说是全香港最西化的人。在19世纪,何启更娶了一位英国女子为妻,这已经算是西化到极致了。那个年代,根本没有人会娶一位西方女子,而何启就是这样西化的人。
但是在中国积弱时,何启竟然写了很多文章论述中国应该如何富强。可见,虽然他是一个百分之百香港仔,也是百分之百西化,但是他的内心会记挂着国家,希望国家好的。当时清朝打仗总是输,所以他也很心悒,提出了一些维新思想。由于何启是从英国回来,所以他主张的是君主立宪制。
后来何启在香港成立了西医书院,以及为了纪念他太太的雅丽氏医院。(八之二)
(转载自香港中华文化发展联合会《历史文化学堂──和谐与矛盾:论清末至中共建国前的中港关系》专题讲座@YouTube,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
延伸阅读:大湾区历史|丁新豹忆澳门最早接触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湾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