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2/09/2023
香港有很多来自广州历史文化的渊源,包括饮食、戏曲等等,在演变过程中,更创出一种港式文化。
丁新豹看广州学校在港开分校 培正真光受家长欢迎
广州和香港,在很多方面都有密切关系。例如学校。原来很多学校都是由广州搬到香港的。
第一间是培正,第二间是真光。全部都是基督教学校,在晚清时於广州成立,后来慢慢开设分校。1933年,培正在香港开分校。
广州的培正在內地解放初期,曾经改为号码学校,即是什么第一中学、第二中学,幸好现在改回叫培正。这是很难得的。
我想是因为香港培正实在太优秀,连诺贝尔奖得奖者(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都有,所以他们觉得很自豪,同时一班校友也很团结,凝聚力量亦很强,所以,广州那间就可以用回原名广州培正中学。
真光也是如此,叫广州真光中学,跟香港真光属於同一系统。
大家知道香港有培道中学,不过培道在广州就不能恢復原名。它现在叫广州七中,即第七中学。
丁新豹忆港大获两广总督捐款兴建 广州岭大收生贏港大
另一间广州成立的教会学校──岭南大学,它有个有趣故事。
香港大学在1911年创立,初时整个华南地区是没有大学的。当时的港督卢押(Sir Frederick John Lugard)觉得在香港成立大学,可以吸引周边地方的人来读书。
在香港,可以接受英式教育,但不用去到英国。而当时这提议得到两广总督的积极支持。为什么?两广总督认为,太多人去日本了,他们去日本会学坏,跟孙中山一样变成革命党。
如果香港有大学,人们就不用去日本读,而且(学费、使费)便宜些、距离也近些。爸爸、哥哥都可以看顾弟弟,使他不会学坏。因此,两广总督捐了一大笔钱给香港大学,这也是港大成立时最大笔捐钱。
不过,在香港大学成立不久,岭南大学就开办了,结果令到香港大学收不到学生。你试想像港人回广州到岭南读书,而不读香港大学,所以香港大学当时有一半学生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
1952年,岭南大学被并入中山大学。
丁新豹忆港式点心源自广州 广州餛飩加虾肉变港式云吞面
以前有谓羊城美点,羊城是指广州,今天大家吃的点心,其实大部分来自广州,好像虾饺、烧卖。
香港曾有的莲香楼,亦是从广州搬过去的;莲香楼的月饼出名,就是因为其莲蓉。
早年的羊城美点,现在称为港式点心。最好笑是当这些点心回到广州时,就会写住「港式点心」。明明是来自广州的点心,到了香港后,可能改良过少少,回到广州就变成港式,而不是广式。
云吞面是个最典型的例子。它来自广州,但现在已吃不到好吃的云吞面。
云吞面来到香港,最有名的几间叫麦X记,根本同样是来自广州。最初是一个人到了香港,然后其子女、女婿等一人各开一间店。
云吞面的云吞两字也很有趣。云吞原是北方食品馄饨,来到香港后將它变得精致化,加入虾肉。原本它只有猪肉,搓成一朵云的模样,所以叫云吞。后来在香港,成为正宗港式云吞面。其实它源自广州,但到了香港后大家慢慢不记得它的来源,变成港式了。
又例如粤剧,发源地是广州、佛山,但现在很多人已不记得它是来自广州。
很多伶人到了香港后,积极发展事业。例如马师曾、红线女。还有白雪仙,她的爸爸叫白驹荣,女儿白雪仙在香港发展,爸爸就落户广州。
延伸阅读:大湾区历史|丁新豹:广州发展冠绝广东省 自秦代已是华南地区中心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广彩。广州十三行时期,不少外国人会来购买瓷器。
广彩是怎样来的?其实瓷器个胎是来自景德镇,来到广州加了色彩落去。外国人鍾意五顏六色的瓷器,广州的人就为他们造成「花喱花碌」的模样。
来到香港后,景德镇烧的胎就更加入不同色彩,变成港彩。
由广彩变成港彩,又是一个有趣的例子。它来到香港后,继续发扬光大。(六之四)
(转载自香港中华文化发展联合会《历史文化学堂──走进岭南文化》专题讲座@YouTube,標题及內容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