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攻”指琢磨,意思是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自己国家效力,后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值得借鉴。

  中国历史上最混沌的时期之一,必数春秋战国时代。当时不少国君便明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纷纷接纳别国贤能,辅助自己建功立业。秦王政起用法家信徒李斯,消灭六国,成就大业,便是一例。

  李斯原为楚国上蔡人,在楚国曾任小官,后来希望干一番大事业,便向荀子学习。虽然当时楚国实力不少,地理位置不俗,但李斯却认为当时的楚考烈王不值得侍奉,于是西行决定到秦国游说。当时秦王政刚上任,李斯就请求当丞相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郎官,给他游说秦王政的机会。他建议用连横之策,对抗苏秦合纵之法。

  后来,秦国因混入了韩国的间谍,贵族及大臣们纷纷建议秦王下逐客令,李斯亦在逐客名单之列。李斯写了出名的《谏逐客书》,力陈当中的利害关系,最终令秦王收回逐客令。李斯及后位至丞相,助秦王政统一六国。

  因此,懂得善用人才,便能助己建立大业。善于接纳别人意见,便能改善自己弱点,更能无往而不利。

冷僻字系列|圐圙

  乍一看,“圐圙”是很奇怪的两个字,但仔细看看,这两个字由两个大口,分别框住了“四方”和“八面”两组字,框着的四方八面,代表什么呢?

  “圐圙”(音:枯略),意为“围起来的草场”,来自内蒙古的方言,内蒙古一般读作库伦(kū lun),也指围住的土地。

  内蒙古有很多大草场,都有以此为地方名,如祁县东观镇南圐圙、展旦召大圐圙等;河北张北县境内也有一个镇叫“大圐圙”。

  在河南安阳的方言,“圐圙”除了可以作名词(如“范围”)外,也可...

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

  “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这句话出自北宋名臣王安石的《荀卿》,意思与“推己及人”差不多,是说:爱自己是仁德的开端,自爱之心可以推及到爱别人。

  爱别人,就是有“仁爱”之心了。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韩星教授在一个演讲中说过,儒家的“仁爱”在实践上可以有五个层次,第一就是自己先要成为“仁者”,第二是“自爱”,第三是“爱亲人”,第四是“泛爱众”(即爱一切人 ),第五则是“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

  王安石所说的,就是韩星教授所提及的第二践行层次...

嬲、嫐(下)

   二男争一女的“嬲”有戏弄、纠缠及生气等意思,二女争一男的“嫐”,又是怎么一回事?

   《康熙字典》中收录了“嫐”:“娆嫐也。”“嫐”意思便是纠缠、搅扰、戏弄。“娆”则有妖娆、妩媚的意思。“娆嫐”加起来便是妖娆的纠缠了。

   这个字并不全都用于男女之间,晚清官员李慈铭论中国胥吏败坏时,引用当时谚语:“堂官牛,司官鳅,书吏剔嫐不得休”,意思是:平庸的堂官、司官,如牛,如鳅,任由胥吏...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一语出自《老子.五十八章》,意思是说即使面对灾祸,可能幸福正依旁在其中,相反,面对幸福,要不忘灾祸正潜伏在当中。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灾祸与幸福两者是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我们不知道那个是源头,所以也不必对眼前的祸或福过分担忧或喜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寓言故事正好说明这两句话的意思。这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讲述的是接近中国北方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位老翁;有...

不飞则已 一飞冲天

  如果一个人由寂寂无名而突然有大成就,我们可以用“一飞冲天”或“一鸣惊人”来形容,但这两个成语的出处却是描述皇帝,一国之君怎会是寂寂无名的呢?又为什么他起初“不飞”、“不鸣”,但之后却“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呢?

  这两个成语最早的出处为战国韩非子记载的春秋楚庄王的故事。《韩非子.喻老》记述楚庄王在位三年只顾玩乐,更下令如有大臣进谏,格杀勿论。有一次,大臣伍举向楚庄王进献了一个隐语:有一只鸟在山上,三年来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呢?楚庄王回答:虽然这只鸟三年不飞,但却可一飞冲天;它虽然三年不鸣,但却可一鸣惊人。...

车到山前必有路 船到桥头自然直

  当我们遇到困难,不知怎样前进的时候,总会想到一句话:“船到桥头自然直”。在此话前其实仍有一句:“车到山前必有路”。

  这两句话的来源已无从稽考,但也是勉励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失望、气馁、放弃,因为事情总有转圜的余地。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有些事情可能一下子不能解决,又或是有些事情根本没有解决的必要,随着时间的流逝,就可能迎刃而解,就让上天作出最好的安排。如果我们只执着事情没有办法解决,就很容易掉进死胡同,钻牛...

杀人放火金腰带

  这句说话的意思是:杀人放火坏事做尽的人,可以成为富有人家;而下一句“修桥补路无尸骸”就是讲勤力修桥补路的人,却有不好的下场。这二句话跟我们一向认为“善恶到头终有报”有所矛盾,但这是否事实的全部?你同意这两句话吗?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俗语,来源已无从稽考。意思是有人坏事做尽,却继续享受荣华富贵;有些人为百姓谋福祉,却落得惨死的下场。北宋末年,主张跟金国议和、谋害抗金将令岳飞的大臣秦桧,可以属于前者。他一生为官虽有起跌,但两任宰相,独揽相权十九年,最后只是因病去世。相比抗金将令...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覆巢之下无完卵

  这话的意思是倾覆了的巢穴,怎可能有完整的卵蛋可以留下呢?比喻整体一旦倾覆,个体也无法幸存。这话原来出自孔子后人。

  语本《后汉书 . 孔融传》:“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

  孔融是孔子之后,年少时已因道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已被赞颂,亦有“孔融让梨”的故事。长大后的孔融,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嗤之以鼻,经常讥讽曹操。官渡之战前夕又公开散布失败...

有诸内而形于外

  身体内部的问题,会在身体外表显现出来,正如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也会在这个人的言行体现出来。

  “有诸内而形于外”这句说话源自《黄帝内经》:“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

  中医诊断的方式是望、闻、问、切,透过“望”病人外部状况,如脸上气色、舌头状态等,已能掌握病人状况一二,再透过“闻、问”了解病人生活习惯及问题,最后才是把脉(切)。因此,人的身体内有了毛病,一定会在身体表面显现出来。

  “有...

昼无事者夜不梦

  “昼无事者夜不梦”或许你不熟悉,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一定听过吧!

  “昼无事者夜不梦”出自《慎子.逸文》,后来被演绎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意为白天的所思所想,会在夜间的睡梦中见到。

  清代李渔的《十二楼.七.拂云楼》就有“‘做女儿的人,有多少胆量?’少不得要怕神怕鬼起来,又有俗语二句道得好:‘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专家认为导致做梦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是物...

授人以渔 不如授人以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句听得多了,原来还有一句:“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授人以鱼”,即给人一条鱼,当然能够充饥,但这是短暂的,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渔捕的方法,所以就有了“不如授人以渔”,意思就是让人自己学会捕鱼,维持生计。同样地,“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就是教会别人捕渔的方法,不如教会他人追求自己的欲望或理想。

   有了欲望或理想...

点戍空心戊 横戌十字戎

  “戊、戌、戍、戎”这四个字的读音及写法经常令人混淆,如何分辨及记住呢?

  先谈戊戌,(粤音:雾蟀),对中国历史有一点认识的话,应该听过“戊戌变法”。1898年(农历戊戌年),清·光绪年间,以康有为为首的学者倡议的改革变法,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然而,此次改革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强烈反对,慈禧太后于同年九月发动政...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二月十四情人节,恋人们都会相约见面,度过一个浪漫的晚上。这种浓情蜜意,常常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来形容。

  这经典名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长恨歌》描写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相恋的故事,安史之乱的发生,最终迫令唐玄宗将心爱的杨贵妃赐死。

  诗人为他们慨叹道:如果我们死后在天上的话,就让我们化做比翼鸟,不离不弃。如果我们在地下的话,那么就让我们化做连理枝,永不分离。

  传说中比翼鸟只有一目一翼...

冷僻字系列|犇

   由三个牛字组成的“犇”,与牛有没有关系呢?

   一头牛力气很大,三头牛加起来便有力大无穷的意思,不过,“犇”并不与力气有关,却是“奔”的异体字。

   此字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清朝干隆皇帝曾多次下江南,其中一次和珅与纪晓岚两位臣子随行,入住客栈。一晚,干隆夜半起床如厕,久未回去,和珅与纪晓岚于是外出寻找干隆皇帝,三人碰面时,正听到另一房间传...

今天不养生 明天养医生

  现代人都注意养生,因为养生能预防疾病,所谓“预防胜于治疗”。若不作出预防,到生病需要治疗的时候可能非常麻烦了,因此就有“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这个说法,也有人说“今天不保健,明天养医院”。

  要养生,可以从饮食、运动、睡眠、情绪各方面入手。东方医学有一名句:“有诸内而形于外”,内在情绪问题不去处理,必然反映在外。西方有一句说话:You are what you eat,即是说你吃什么,你的身体状况就会反映什么。运动及睡眠这二方面,其重要性已毋庸置疑。

  不好好去养生,老来便需要养医生...

冷僻字系列|鱻

  由三个鱼字组成的“鱻”(音:鲜),看上去冷僻,却不乏人使用。

   《说文》:鱻,新鱼精也。[注]徐锴曰:三,众也。众而不变,是鱻也。 

  “鱻”是鲜的异体字,代表新鲜的意思。食肆主打新鲜食材,尤其海鲜类,故不乏有以此命名的食店,如在荃湾有一家“鱼鱻鱼汤专门店”,而九龙城便有“海鱻养生火锅店”。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鱼字为“䲆”(音:鲜/稣);四条鱼组成的“䲜...

冷僻字系列|赑屭

  “赑屭”这二字是什么意思?又怎样发音?

  赑(粤音:鼻)屭(粤音:器),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龙所生的九个儿子之一,外形像龟。  

  明.杨慎《升庵外集》提到“龙生九子”次序排列为:赑屭、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眦、狻猊、椒图。

  龙九子外形与能力各有不同,其中,赑屭原形像龟,因为能负重,多作为碑座,有“碑下龟趺”之说。

  古时在庙院...

回归纪念柱

  庆祝香港回归28年之际,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回归纪念柱」。

  不同于其他纪念回归的建筑,回归纪念柱并非由政府负责兴建,而是由八乡乡事委员会会员自行斥资建造而成,是香港唯一由民间筹建以纪念回归的建筑物。

  回归纪念柱座落于元朗八乡上村公园,柱上有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的题字,上面书有「擎天一柱回归纪念」的金漆字。

  回归柱序文「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乃香港...

香港回归纪念塔

   大埔海滨公园,有一座高32.4米的香港回归纪念塔,回归塔牌匾由前新华社分社社长周南题词。   纪念塔以木材为建筑材料,分上下两层,设计为螺旋形建筑。游人登上纪念塔,可将吐露港迷人景致尽收眼底,更可以远眺八仙岭及马鞍山的景色。而这座建筑物建于大埔海滨公园里,当中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

  香港回归纪念塔所在地,正是当年英国接管新界时英军登陆之处。

  1898年,英国强迫满清政府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及岛屿“租借”给英国,为期99年。在1899年4月16日,港英政府在大埔举行接管新界的仪式,而当时这批英军登岸的地方正是现时香港回归纪念塔所在之处。

 ...

回归

  今天是香港回归27周年,让我们说一下“回归”这个词语。   回归有重回、回到的意思。1997年7月1日,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对香港而言,就是正式回归祖国的大日子。

  回归一词是出现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中英两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不断交锋,英国希望延续对香港的管治,但中国表明要“收回香港”。

  已故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曾于1982年明确表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

冷僻字系列|虤与豩

  虎和猪,如果排列成双,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呢?

  两只老虎,有“虤”(音:颜)。《说文》:“虤,虎怒也。”代表老虎发怒的样子。唐孟郊《懊恼》诗:“求闲未得闲,众诮瞋虤虤。”

  两只猪,则为“豩”(音:斌),就是两只或几只猪一起追逐嬉戏的意思了。

  “豩”亦与饮酒有关。宋无名氏 《汉皋诗话·酒胆豩》:“豩字,呼关切,顽也。当在山字韵。刘梦得有‘杯...

冷僻字系列|骉、猋、龘

  汉字的叠字中,有一些是以动物组成,显示速度倍增的意思。你知道哪些呢?

  三个马字组成的“骉”(粤音:标),是众马奔腾的样子。《左思吴都赋》有骉駥骉矞,就是形容众马奔腾的气势。

  三个犬字组成的“猋”字(粤音:标),本意是狗奔跑的样子;亦有迅速之意,跟“飙”字相通,“飙升”代表急速上升。

  三个龙字组成的龘字(粤音:踏)。据《广韵》说该字之义为“龙飞之状”;《说文》解...

冷僻字系列|尛

   “尛”是一个古字,现在已经不多见了,但却在网络上盛行,那是为什么呢?

  《康熙字典》和《龙龛手鉴•小部》都收录“尛”字,表示古同“么”。可用作疑问或者停顿,因此“干么”也有写作“干尛”了。

  网络上喜欢用一些古字,取其外貌,改其意义。这个字,是由三个小字组成“尛”(音:么),在网络上曾被用来指代小三(即第三者),但实际此字与第三者完全拉不上关系。

 

冷僻字系列|㗊  

   “口”字有许多种组合方法,由四个口组成的“㗊”,你又见过吗?

   一个口成“口”;两个口可成“吕”,甲骨文字形,象脊骨形,是“膂”的本字,本义是指脊梁骨,现为姓氏。两个口也可以这样写“吅”(音:喧),古同“喧”,大声呼叫的意思。

  三个口为“品”,该字非常常用。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三口,表示众多。《说文解字》提到:品,众庶也。“众庶”即多,所含具体内容...

冷僻字系列|瞐

  大家熟识的“目”字,如果三个走在一起,成为“瞐”字,会变成什么意思呢?

  瞐(音:莫),根据《康熙字典》“玉篇”、“类篇”的解释,此字含义为“美目”、“目深”,意思就是美丽的眼睛、目光深邃。

  多年前,苹果手机推出iPhone12时,曾宣传它的镜头有专业的计算摄影功能,便用上“瞐”这个字,表达iPhone12有由8位提升至10位HDR视频拍摄功能,能自动进行杜比视界调...

冷僻字系列:朤

  由四个月组成的“朤”(音:朗)是一个古字,与“朗”同音同义,本意是明亮晴朗。

  这个见于《说文解字》卷七,原文:“明也,从月良声”。今收录在《康熙字典》中。

  这个字,用法颇多。

  “朤朤干坤,舍我其谁。”干坤是《周易》中的两个卦名,这里指天地、宇宙等,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天空朤朤,任鸟儿高飞。”也是指天清气明,鸟儿可高飞。

  “朤朤脆脆”就是形容办事爽快干脆。我...

冷僻字系列|又双叒叕

   一些重复又重复的事情,网络上的说法是“又双叒叕”,是怎么来的呢?

   “又双叒叕”,读音为“又、双、若、绝”。

   “又和双”比较易理解,意思是重覆和一对。

   “叒”(音:若)原是古代神话中的树木名称。 《说文解字·叒部》:“叒,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榑桑,叒木也。”

   “叕”(音:绝),联、缀的意思。《说文》:“叕,缀联也。象形。凡叕之属皆从叕。”

   “又双...

冷僻字系列|刕舙馫

  三叠字通常较为冷僻,又难写难读,但也有人对此特别钟情,会用作人名或店铺名字。

  香港有一家面店取名为“刕舙馫”,文字看去虽然艰涩,却意外地令客人印象深刻。

  骤眼看来,有人会把“刕舙馫”读成“刀舌香”吧!原来这面店主打刀削面,老板就是希望客人吃过刀削面,舌头留香。

  实际上,这三字的读法是:“离、话、馨”。

  刕(音:离)通常作为姓氏使用。网络用语上,三把刀叠加在一起,表示...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