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6日

袁隆平荣获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农委在北京联合召开授奖大会,授予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特等发明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发的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历任湖南农科院研究员、西南农学院教授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还当选过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袁教授从60年代开始,就醉心研究杂交水稻的育种,由他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是中国农业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其研究和推广一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1964年,袁隆平在水稻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并在国内首次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育性》的论文,开创了中国籼型杂交稻的研究。经历了6年的探索,袁隆平提出了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

  1970年11月,在新设想的引领下,袁隆平和助手在海南发现花粉败育的野生稻(简称“野败”),为培育不育系和“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

  到了1972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牵头,有13个省区市参加的“水稻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被列为全国农林重大科研协作项目,他们先后育成了一批矮秆水稻的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并从国外引进品种中筛选到恢复系,从而配合成了强优组合。

  1973年,中国籼型杂交水稻实现了“三系”配套成功,这项科研成果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1976年籼型杂交稻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应用。

  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成功,标志着中国的水稻育种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在这其中袁隆平绝对是功不可没。

  直到1981年,袁隆平因“籼型杂交水稻”的成果获得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短短4年间他又连夺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其中1987年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又成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得主,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签署并向他颁发了获奖证书,同时袁隆平更获得了500万元的高额奖金。

相关标签

李振声——比肩袁隆平的农业科学家 要让中国人家中装满粮

当代中国-当年今日-晋佩章逝世

2008年6月8日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佩章逝世

当代中国-当年今日-竹简出土

1974年6月7日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出土

当代中国-当年今日-叶乔波

1994年6月5日

叶乔波告别冰坛

当代中国-当年今日-李娜首夺法网

2011年6月4日

李娜首夺法网冠军成就大满贯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