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深圳科学园里的古建筑 竟是从江西“搬家”过来?

编辑︰流萤

  在深圳南山区的科兴科学园中,出现了一座名叫“大夫第”的古建筑,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显得格外突出,更为神奇的是,大夫第的“老家”竟是在遥远的江西,历时三年才迁移至此。

  大夫第究竟是如何从江西“搬家”来到深圳?它为甚么会出现在这里?

深圳大夫第 细看清代文官府邸的美学

  深圳南山区,向来是高新科技园的集中地,无人机送外卖、市民遛机械狗等科幻场面随处可见,然而在这个科技感十足的地区中,却出现了这座古色古香的大夫第,真是非常特别的风景。

深圳大夫第位于深圳南山区的科兴科学园中,历时三年,被原封不动地迁移至此处。
深圳大夫第位于深圳南山区的科兴科学园中,历时三年,从江西迁移至此处。(图片来源:叮洛涵@小红书)

  大夫第,其实并不是该古建筑特有的名字,而是一种统称——“大夫”是指有一定品级的文官,一般为五品以上,“第”是住宅,“大夫第”便是指文官的居所。

  而在深圳科兴科学园中的大夫第,则是一座清代文官居所,始建于康熙三十七年(1699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大夫第占地约300平方米,整体造型古朴典雅,建筑布局为“一进两堂、每堂两层”,外墙是精美的马头墙,这种独特的墙垣,既可当作装饰用途,又能防风防火,兼具美观和实用性,充分彰显赣派建筑特色。

  为甚么一座广东古建筑会拥有赣派建筑特色?这是因为大夫第其实是从江西来的。

大夫第堂屋中间有个天井,寓意“四水归堂”,意思是纳四方之财入府。
大夫第内,到处可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刻有花鸟虫鱼、神话故事等图案,栩栩如生,十分精美。
由江西迁移至深圳的大夫第,建筑采用“一进两堂、每堂两层”的布局,原是清代文官的居所,古朴典雅。

  除了马头墙,大夫第的高墙、飞檐、峭壁也遍布着精雕细琢的砖雕、石雕、木雕,气派之余又不失灵动。在大夫第堂屋中间还有个天井,除了具有采光和通风的作用外,还有一层特殊的寓意——“四水归堂”,意思是将四方的财富纳入府中,颇具特色。

  延伸阅读:岭南古筑遗珍 一扇“满洲窗”里看遍四季

历时三年 大夫第如何从江西搬到深圳?

  大夫第的原址位于九江市都昌县鄱阳湖附近,整座建筑群究竟是如何搬到深圳的呢?

  迁移过程非常复杂,需经过编号、拆卸、组装等多道工序。每一块木头、砖头上都编有号码,再有专人编号及安装,随后上屋顶分批取瓦,按步骤先取木楔(用于提高榫卯的牢固程度),再取天花板主体、卸瓦楞(瓦顶组件之一)、取天井。

航拍下的深圳大夫第。
航拍下的深圳大夫第。(图片来源:嘟嘟味嘟嘟@小红书)

  到拆横梁时,需按照编号,从屋前至屋后的顺序开始拆卸,每取一梁时,都需要仔细绑好固定,再缓缓放倒,进行保护性包装,待所有拆卸工作完成后,最后就能运送至园区进行复原组装。

盛夏来临,凤凰花如火焰般绽放在大夫第的赣派建筑群之间,美不胜收。
盛夏来临,凤凰花如火焰般绽放在大夫第的赣派建筑群之间,美不胜收。(图片来源:double圆游记@小红书)

  历经三年,大夫第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皆按原样逐一复原,既成为科学园的一处闹中取静的“后花园”,更是一座诉说百年历史的建筑博物馆。

  每年初夏时分,大夫第前种植的的凤凰花树上都会开满艳丽的花朵,把园区四周都染成火红一片,自然生态与钢筋水泥完美共融,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

  延伸阅读:今日风景|中国最美小鸟 蓝喉蜂虎的“盛夏派对”

阿嬷

   不同地方对女性的称谓可谓五花八门,除了北方人称“婆婆”相等于南方的“家婆”外,“阿嬷”现代多被指为祖母/外婆,但旧社会则是其他含义。

  “嬷”(音:mo)这个词在旧社会专指乳娘/乳母。末代皇帝溥仪年幼时被带入宫中当皇帝时,其乳娘同行,他跟乳娘的感情很深,称之为“二嬷”。

  然而,现代人则将“阿嬷”视作祖母或外祖母。在闽南语、客家话、潮州话、粤语等方言中,“阿嬷”表示祖母或外祖母的意思。福州话、闽东话、闽北语则通常表示祖母。

  日...

福州西禅寺宋荔

福州西禅寺千年宋荔 仅靠一层树皮托百斤果?

满洲窗 岭南园林建筑特色

岭南古筑遗珍 一扇“满洲窗”里看遍四季

西安咸阳-西部机场博物馆

全球首座!建在西安机场里的“唐代大明宫”

山西应县木塔守塔猫

今日风景|上班期间“胖揍”同事?山西守塔猫“萌态百出”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