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8/07/2024
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再多3项!以“沙漠千湖”闻名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以“候鸟天堂”著称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以及“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北京中轴线,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2024年7月26日-27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申报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均通过评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达到59项。
中国的世界遗产: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
巴丹吉林沙漠地处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是中国第三大沙漠,拥有世界最高的固定沙山(相对高度460米)、最密集的沙漠湖泊以及多样的风蚀地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于2020年申报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拥有“独特、稀有、绝妙的高大沙山”以及“无数色彩斑斓的丘间湖泊”,是全球范围内具有罕见自然美的沙漠景观之一。
延伸阅读:中国独特的“沙漠千湖”奇观
中国的世界遗产: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位于世界最大的潮间带湿地,第二期包括5个扩展提名地:上海崇明东滩、山东东营黄河口、河北沧州南大港、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和辽宁丹东鸭绿江口。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次提名地的扩展,是对栖息地(第一期)的重大边界调整。
栖息地(第一期)于201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中,位于江苏的盐城黄海湿地,是中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表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功能,对东亚—澳大利亚西亚迁飞区(EAAF)迁徙水鸟保育,有不可替代的贡献。
东亚—澳大利亚西亚迁飞区纵贯22个国家,为数千万只水鸟提供了繁殖、停息和越冬的地方,是全球鸟类多样性最丰富、濒危物种比例最高的通道。
中国的世界遗产: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世界最长的城市轴线。
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共有15个遗产构成要素,自北向南依次为: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包含了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5大类遗存。其遗产区占地面积589公顷,缓冲区面积4,542公顷。
北京中轴线的“申遗”之路历经1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其展现出中国古籍《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规划范式,体现“中”、“和”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并认可“北京中轴线”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保护管理状况。
延伸阅读:世界最长城市中轴线 7.8公里看尽北京城800年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