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12-26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继续高速发展。回顾年初公布经济数据,大湾区领跑全省;横琴封关,合作区更开放;“空中的士”进入无人驾驶新里程,低空经济如箭在弦。交通方面更是湾区今年的一大亮点:湾区城际铁路历史性“四线贯通”连接五大城市,两大超级工程通车,均推动湾区加速进入“半小时生活圈”。
辞旧迎新之际,本文带你一起回顾今年不可错过的重要事件。
大事回顾|深圳理大、城大东莞启用 建深港人才库
9月,深港合作建设的两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及城市大学(东莞)相继落成开学,推动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迈上新台阶,促进建立科创人才库。
深圳理工大学获中国科技学院支持,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著重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它位处深圳光明科学城,毗邻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医学科学院等等一系列科技与产业研究的重大平台,设备一流。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与香港城市大学采用“两校一质”的办学理念,“教研合一”,培育创科人才。
大学位处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松山湖科学城),集国家多个重点装置及实验室资源,包括国家级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为城大(东莞)发展为产学研合作重要枢纽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延伸阅读:内地升学|城大(东莞)开学 聚焦先进制造 高科技校园吸睛
延伸阅读:中国科学院加持!深圳理工大学4大亮点 与港理大有关吗?
大事回顾|北上消费不止吃喝 睇牙买眼镜成新趋势
10月,港人北上消费持续上升。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数字显示,今年6月,经陆路口岸出境的香港居民达77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499万人次)大升3成半,至10月达到802万,较去年同期(643.9万)上升2成。
港人北上消费已成常态,除了吃喝玩乐,愈来愈多香港人选择到中国内地进行医疗及日常生活相关消费,例如看病、看牙、配眼镜及购买生活用品。
内地各大医院逐步推广预约诊疗制度。深圳大部份三甲医院及“健康160”App已支持用香港身份证、回乡证、护照实名认证及登记挂号,港人可以预先预约,大大减少在香港轮候看病的时间。北上洗牙,补牙,以及配眼镜也较香港便宜很多,口碑载道,不断吸引港人北上开展吃喝玩乐以外的生活消费。
大事回顾|深圳无人机国庆汇演 破两大纪录
10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由10月1日至7日,深圳将一连7天在5大区上演“天空之城,大有可能”为主题的无人机汇演。多达一万架无人机云集夜空,创下两项世界纪录,包括“单台电脑控制最多无人机同时升空”及“最多无人机组成的空中图案”两项健力士世界纪录,带来一场科技与艺术融合的视觉盛宴。
大事回顾|深圳文博会 首设国际文化馆
10月,文化界盛事“深圳文博会”盛大举行。
今年文博会进入第二十届,展馆数量历年最多,内容更丰富多元。今届设立8大展馆,共有超过6,00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参展,比上届增加接近2500家。今年首次设立“国际文化贸易展”(10号馆),国际展区面积大幅增加6倍至2万平方米。
大事回顾|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南沙线通车
11月,深中通道通车后三个月,深中通道南沙线迎来通车。通车后,广州、深圳、中山在伶仃洋上实现“牵手”,从广州南沙到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最快20分钟直达;而南沙至中山城区,则缩短至15分钟。
延伸阅读:深中通道南沙线通车!广深20分钟通达 一文看清交通配套
大事回顾|深圳湾口岸、拱北口岸首推“刷脸”过关
11月,过关又一便利措施出台。由11月20日起以深圳市深圳湾口岸、珠海市拱北口岸两大口岸作试点,让年满14岁以上,因私经常往来港澳地区人士可免出示证件通行,以扫描脸孔代替扫描证件。
持有有效的港澳通行证或多次有效逗留、探亲、商务、人才、其他类别赴港澳签注的内地居民,以及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含非中国籍)的港澳居民,可以选择使用以“免出示证件通道”,以“刷脸”代替“刷证”查验通关,无需出示实体出入境证件。新政大大便利出行。
延伸阅读:深圳湾口岸、拱北口岸试行“刷脸”过关 一文看清5大重点
大事回顾|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
12月,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级工程”,为跨江跨海交通网络再添“关键一横”。作为港珠澳大桥西延线,黄茅海跨海通道令珠海至江门世纪牵手,大大缩短两地车程至半小时,而由香港到江门也缩短至1.5小时,北上旅游更方便。该通道还创造了七大创新技术,有“最美绿色跨海通道”的美誉,亮点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