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最新趋势 尽在《江山多智慧》

  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从航天深潜到人工智能,从无人驾驶到大数据,中国让创新科技普及发展,让智慧科技融入大众生活。团结香港基金呈献40集系列短片《江山多智慧》,带领观众了解中国科技的最新发展。

第40集:雄安高铁站 配备“智慧大脑” 还能光伏发电

  大家是否知道全亚洲最大高铁站在哪里?原来就是位于河北雄安高铁站,占地面积约47万平方米,相当于66个足球场那么大。雄安站的亮点不仅在于面积够大,还有各种“高科技”。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团队应用了BIM(建筑资讯模型)、GIS(地理资讯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多种先进技术。高铁是中国交通发展的里程碑,而雄安站则是中国交通枢纽,将创新科技融入节能减排的新指标。

第39集:科技颠覆生活 智能家居渐普及

  智能开门、声控开灯、自动感应调节温度,这些功能出现在你的家中,都不再是遥不可及。据一个内地房地产大数据资料显示,去年中国新售出的物业当中,智能家居配套率已经超过80%,证明越来越多中国人乐意将居所打造的更智能化。

第38集:5G智慧公路 安全方便又舒适

  西安去年开设了首条绿色智慧公路,路上装有多支5G智慧灯杆,通过互联网技术,做到智能控制照明、故障自动报警及监测环境和空气质量等,类似的设施已经在全国多地的公路建设。5G技术使用在交通建设上,不但可以减低意外发生,同时更为民众提供一个更舒适的驾驶环境。

第37集:中国智能汽车市场 2035年或冠全球

  有没有想过未来开车的时候,司机都可以在途中可以喝咖啡、看新闻?内地科技公司百度积极研发阿波罗无人驾驶汽车;除私家车外,不同城市都开始推出无人驾驶公共汽车。统计显示,至2035年,自动驾驶的汽车将广泛运行于全国,届时中国智能汽车的市场,有望成为世界第一。

第36集:AI和大数据 令中国“制造”变“智造”

  工业“4.0”是热门趋势,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帮助下,有什么发展特点?由内地科技企业百度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品质检测机,一对对“科技眼”代替了人眼,检测量是同等时间内普通工人的10倍。类似例子还很多,中国制造业已经持续迈向智能化和环保化的发展趋势。

第35集:无人机器车 引领物流新时代

  双11即将到来,大家有没有想过,日后为大家送快递的可能会是一个无人机器车?内地有不少科技公司已经推出无人送货服务。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物流就推出无人送货车,速度是一般人步行速度的3倍,行驶100公里只耗电量4度,高效又环保。

第34集:中国特制航天服 助太空人飞天

  太空环境有多恶劣?有太阳照射时温度可高于100度,没阳光时可以低于零下200度,还存在各种对人体有害辐射,但无碍中国太空人出舱完成任务,关键就在于中国自主研发的“飞天”舱外航天服。

第33集:无人酒店到底多智能?

  1分钟check in、人脸识别开门、智能房间控制、机器人送餐,全都是无人酒店的特色。无人酒店和商店在内地已推出几年,到底有多智能?

第32集:智能图书馆 方便快捷又节省人手

  图书馆一直被认为是知识宝库,当创新科技结合图书馆,又会产生怎样的威力?近年内地积极推动图书馆智能化服务,无论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兰州成都这些稍小的城市,智慧图书馆都已经慢慢开始普及。在创新技术和发明的支援下,图书馆已经不再是沉默的阅读平台,而是更方便大众的学习空间。

第31集:大数据养老 应对人口老化

  无论在内地还是香港,人口老化已成为一大挑战,而运用大数据的智慧养老,或会成为最佳解决方法。内地不少城市已推动智能化的养老服务,例如针对长者的智能送货和智能医疗服务等等。

第30集:中国首位AI虚拟学生 作诗唱歌样样精通

  有没有想过日后大学的同学会是一个有名有姓的虚拟学生?来自清华大学华智冰,是中国首个人工智能虚拟学生,拥有自己的形象和声音,还会作画、写诗和唱歌。华智冰其实是一个人工智能学习系统,类似的人工智能不但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和分析,在提升教与学的质素上同样有重大贡献。

第29集:中国深潜器 屡破纪录征服深海

  “上天揽九月,下五洋捉鳖”是一句中国俗语,中国在航天科技越走越前,其实在深海潜航技术同样取得非凡成就。从1971年第一艘载人潜水器,到中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及研制的“蛟龙号”潜水器,再到打破纪录的“奋斗者号”,中国在深潜技术上正不断取得突破。

第28集:空中的士 助广州建空中智慧城市

  返工塞车一向都打工仔的噩梦,如果能乘坐空中的士返工,又会否减低交通堵塞的问题?由亿航研发的空中的士,就在去年正式在广州载人试飞成功。这部空中的士已经在美国、韩国和日本等超过10个国家试飞成功,证明由一个中国科技成果走出国门。

第27集:桥梁 汽车 巴士站 都用3D打印?

  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3D打印技术,现时在香港仍较少见,但原来在内地已经非常普遍。桥梁、汽车、书屋、洗手间、巴士站、鞋,甚至石窟复制品,都可以用3D技术来建造。3D打印将会是未来工业新趋势,中国善用3D打印可望提升建造效率,同时达到减排愿景。

第26集:数码科技如何保育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给人厚重而沉闷的感觉,当遇上数码科技,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些年,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都应用各种数码科技,推出“数字敦煌”、“文物时空漫游”等项目,更好地传承数千年的历史文化。

第25集:科技推动体育 运动也智能

  中国在2009年将“全民健身”并将其列为国家战略,而科技更成为推动体育运动的重要支柱。现时在北京、天津、吉林、福建、江苏等多个省市,都设有智能体育公园;不少科技企业更推出智能运动产品,或者运用虚拟实境技术,让用家可以不受场地限制参与滑雪、足球和赛艇等活动。科技创新令做运动不再枯燥,也让中国人在提升身体质素上永不停步。

第24集:餐厅智能化 好滋味又高科技

  疫情期间要到餐厅食饭都比较困难,有没有想过如果餐厅都可智能化,就更方便?内地近年积极推出智慧餐厅,当中不少就结合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例如阿里巴巴开设的无人餐厅以及海底捞智能厨房管理系统等。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源动力,即使是最贴身的饮食,中国人都可以运用科技,提升生活质素。

第23集:香港理大团队 研发“祝融号”火星相机

  在距离地球数亿公里之外的火星上,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已经工作了超过100天。这部划时代的火星车,原来亦搭载属于香港的航天梦。 因为载于火星探测系统上的仪器“火星相机”,正是由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容启亮和他的团队牵头研发。

第22集:仿生机器人 惟肖惟妙成人类帮手

  在上个月举办的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位神秘嘉宾现身成为大会主持,你没看错,是爱恩斯坦。这位爱恩斯坦是来自EX未来科技馆里的一个仿生机器人,无论远看近看都惟肖惟妙,这个爱恩斯坦只是近年中国推动使用仿生机器人的一个缩影。

第21集:太阳能发电 推动中国环境保护

  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太阳能发电会成为大家供电的主要来源?中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太阳能新装机组之冠,太阳能甚至已成为内地第三大供电来源,配合智能系统,太阳能发电有望为中国推动环保能源出更大的一分力。

第20集:人工智能 帮助人类垃圾分类

  见到绿、绯、黄同蓝四种颜色,你会想起什么?在香港,见到四色垃圾桶,大家都知道要做垃圾分类,原来内地更出动人工智能帮助解决垃圾问题。中国在垃圾分类推行上较其他国家迟起步,但在应用人工智能垃圾分类上就急起直追,希望运用科技更好做到源头减废。

第19集:“火眼”测病毒 高效应对新冠疫情

  去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各地对病毒检测资源不足,医院不胜负荷。但流动实验室的出现,就拯救了更多宝贵的生命。“火眼”和“猎鹰号”是当中最有代表性的两款,小小流动实验室,看似毫不起眼,但在对抗疫情上,她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18集:智慧农业 令14亿人“吃得好”

  中国拥有14亿人口,如何令国民吃得好,一直是整个国家的头等大事。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提升农业产量,已经在中国不少地方成为新的常态。科技带来的不止是生活便利,更重要是让中国在农业和养殖发展上,走上自强富足的道路。

第17集:电车无轨道?“智轨”驶入中国城市

  电车大家在香港经常坐到,但无轨道的电车大家有没有见过?全称智慧轨道快运系统的智轨列车,又叫虚拟轨道交通,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款于公路路面行驶,结合地铁、轨道电车和公共巴士的特点的运输系统。智轨列车已在湖南株洲、四川宜宾等地建设13条线路,日后有望在国内更多城市开设线路;成为中国减轻城市交通堵塞,以及推动环保节能的重要交通工具。

第16集:人工外骨骼 助病患行动自如

  2019年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救援队员们身穿外骨骼机甲在恶劣的环境中运送物资,在不久将来,这种外骨骼可能会非常普遍。外骨骼为中风、脊椎瘫痪、关节炎等病患者和行动不便的长者带来新希望,亦应用在工业制造甚至外卖行业。

第15集:新兴产业大数据 如何改善日常生活?

  大数据是近年非常热门的产业,但大数据如何改善大众生活,你又知不知?内地近年积极开拓大数据发展,打车App、“健康云”服务,以及推行大数据试验区等。善用大数据,不但可以提升商业和经济动力,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大众生活,这才是运用科技创新最佳初心。

第14集:世博会中国馆 诉说中国创新之路

  11年前的上海世博,一幅数码清明上河图震撼游客心灵,今年在迪拜举行的世博,中国馆又带给大家什么惊喜?从外形设计到馆内展品,一个个属于中国的科技发明,在迪拜世博向游客诉说属于中国的创新之路。

第13集:城市大脑 高效管理大都市

  人的大脑非常复杂,但原来城市的大脑也绝不简单?还可以将一个1000万人口的杭州市梳理得井井有条。城市大脑是要将城市内不同的资源联系互通,共享数据,从中找出最节省资源和最合理的方案让城市继续运作。全国500个城市已经开展城市大脑计划,不但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更可以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第12集:国产机械臂 托举太空人出舱工作

  中国首批太空人早前已顺利完成太空工作,当大家赞叹太空人出舱工作的时候,有无留意到太空站上面的一个独特的机械臂?安装在天和核心舱上的机械臂是中国首个可长期在太空轨道运行的机械臂,它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任务,是协助太空人在舱外工作。托举太空人、舱外货物搬运、舱外大型维修等,都会用到机械臂。

第11集:无人货仓 令物流实现全自动

  无人货仓在中国越来越盛行,实行全自动化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但无人货仓就真的是无人?莫非物流工人都要失业?其实自动化工作,可以协助工人转型,令工作增值。

第10集:氢能源汽车 保护环境有利“碳中和”

  氢气球见得多,氢能源车大家见过未?当电动车近年成为主流,另一种更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氢能车亦成为市场焦点。目前内地已经成为推动氢能源车应用的先行者,包括京津冀、上海和广东已经成为氢能源车的试点城市。

第9集:AR技术 打造购物试衫新体验

  讲起AR,即是扩增实景,你会想到什么?电子游戏?虚拟电视?原来AR的用途还有好多。AR在购物、试衫、防疫等方方面面都有应用,这些人性化用途让AR成为中国民众提升生活质素的新科技。

第8集:5G遥距手术 高效利用医疗资源

  5G应用讲了好几年,大家好似觉得除了手机上网速度更快了,到底还有什么用途? 其实5G的应用会大大改变人类生活,除了提高上网速度、改善交通网络联系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就是利用5G实现遥距诊症和遥距手术。

第7集:自动泊车 北上广深多地应用

  找位子泊车有多难,相信各位驾车人士一定最有体会。如果将车停在车库外面,就有机器人自动帮你泊车,是不是好过请司机?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经逐步引入自动泊车技术,为大众生活带来转变。

第6集:机械动物 从科幻电影走向现实

  你以为机械动物只会出现在科幻电影当中?现实中,原来机械动物已经应用在不同范畴。

第5集:智能“复兴号” 舒适感媲美飞机

  有无想过坐高铁都可以享受到同坐飞机一样的舒适感?今年6月正式推出的新款高铁——“智能复兴号”就成为交通系统人性化创新设计的例子。新中国成立72年,复兴号高铁不断进步,代表的不但是中国人对交通便利的向往,也寄托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愿景。

第4集:起居饮食 将来全靠机器人?

  有无想过有朝一日,负责照顾大家起居饮食的,会是一个机器人?AI机器人一直是各国的创新科技研究的重点,而一款由深圳科技企业研发、叫做WalkerX的服务型机器人,能够轻松上落楼梯,还能跟人捉棋、帮人按摩,当未来技术成熟之后,有机会成为用于家庭工作,以及照顾长者小孩的好帮手。

第3集:无人机成人类帮手 救灾现场必不可少

  人人都玩无人机,难道无人机除了拍照和炫耀之外,就无其他价值?其实无人机又何止那么简单,尤其应用在各种救灾场景中,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在疫情、火灾、水灾的救助现场,甚至在动物保育方面,无人机已经成为人类好帮手。

第2集:三星堆高科技考古 用“太空舱”挖文物?

  大约30年前的一套《侏罗纪公园》令人人都见识到原来考古可以咁高科技,30年后的今日,考古又可以先进到咩程度?当大家以为考古仍停留系露天工作和用铁铲挖土的时候,在中国的三星堆考古场地,已经首次应用“太空舱”技术——恒温恒湿考古工作舱。3D打印技术、GPS技术、超景深显微镜、3D扫描系统、自动载人平台亦应用其中。

第1集:跳水不止讲天分 还与科技有关?

  讲起伏明霞、郭晶晶、吴敏霞,你会想起什么?当然是中国跳水梦之队。跳水除了讲天分,原来还同科技有关?从举国体制的体育训练,到今日运用自主发展的科学技术、将高科技用在运动场上,中国体育带来的已不仅仅是一面面奖牌,还有背后高新科技带来的机遇。

相关标签
1:59

竹子可造高铁?中国研发竹材料 冀替代钢铁

2:00
当代中国-中国科技-智慧生活-熊猫智能公交车

高颜值高“智商” 颠覆传统的“熊猫智能公交车”

2:01

无轨胜有轨 中国“智轨”驶入国内外逾80城市

2:07

全运会启用智慧场馆 高科技支援高质量竞技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上交会2023,国产电动飞动,新一代机械人,画人像机械人

上交会2023|首部国产电动智能飞机模型曝光 新一代智能机械人有几似真人?

1:43

「不出南山区可造完整无人机」 深圳如何从电子城变无人机之都?

1:52

「刷掌支付」北京深圳上线 吃饭搭地铁「两手空空」 手机没电都不怕

1:42
云巴-比亚迪

无人驾驶“云巴”穿梭城市高空 深圳长沙已开通 香港未来有得坐?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