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刚论中国文化 传扬天下大同理想

编辑︰黄皓颐

  文化产业一般反映一个社会的自我文化定位。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电视系列《河殇》便是一个典型的带有民族自卑感“天下”观的例子。讲到郑和下西洋,它先引用黑格尔的话,“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和贸易。”然后惋惜而又自惭地说,“历史选择了中国人,而中国人却不能选择历史。”对于达伽马的航海,《河殇》则是高度赞扬,说它是“为寻找财富和市场驶入了印度洋”、“开始了地理大发现的伟大探险”。

张信刚:中国文化要从“小国”心态解脱

  我个人在美欧学习、工作了近30年。自信对欧美文明及西方知识分子颇有认识。总的来说,我是欧美文明的受惠者与推崇者,但却不是欧洲中心主义的受害者。许多善良而本有求知欲望的欧美知识分子由于环境的限制及语言的隔阂,没有机会接触到西方文明以外的知识体系、人生智慧或审美情趣。所以他们很自然地便以欧美文明代表全人类的文明,以欧美现行的是非准则当“普世价值”。他们这样想,有的固然是出于偏见,但更多的则是出于无知。事实上,我也真还不认识几个听说过汤显祖、曹雪芹的西方人;至于喜欢听琵琶、二胡的或欣赏扬州八怪的欧美人士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在这样的对“天下”的不平衡的理解中,究竟怎样才能使人类共居于同一个“地球村”呢?

  近年来,我对这个问题不停地思索。911事件之后,从各国与各民族的不同反应中我得到一些新的启示。这就是,中国必须在文化上从一个只图“救亡”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弱国”、“小国”心态中解脱出来。但我们却绝不应沿着欧美列强的老路,走向它们那种“强国”、“大国”的心态。

  延伸阅读:张信刚论中国文化独有的“天下”观

张信刚论中国文化:喜见中国与国际接轨

  无论我们是否认识到,只要中国的经济力量继续增长,中国就必然会改变世界的政治格局,因而也会转换世界的文化趋向。

  中国近年来决意要与国际接轨。参加世贸组织、北京办奥运、上海办世博会、全民学英语,这都是令人欣喜的好事。问题是,接轨之后,我们应该怎样与人交往?我们在输入输出之余又该怎样改善自己?怎样帮助别人?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论中国文化 传扬天下大同理想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决意与国际接轨,走向全世界,例如先后参加世贸组织、举办北京奥运、举办上海世博会等,让中国文化展示于国际社会大众面前。图为2010年4月30日上海世博会开幕进行文艺表演,场面热闹。(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张信刚:中国文化要建立现代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我认为中国应该以下列几点为全人类的文化作贡献。

  第一,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中国必须寻找及建立一套现代道德规范及价值观。我们的民族并没有一个传统的宗教力量,但这绝不等于我们应该任由13亿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择手段地竞争。几乎所有宗教都强调“克己”及“自律”的重要性;个人应如此,全民族亦应如此。从历史上看,没有道德力量的民族是不会具有长远的影响力的;中华民族必须以此为戒。

  第二,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开放胸襟,真正地尊重和善待其他民族,认真地学习任何民族的长处。

张信刚:中国文化产品渗透“天下为公”思想

  第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地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累积的智慧用最新的手段以各种形式呈献给全世界,让人们有机会欣赏与作出选择。由于汉语和汉字实在很难学,这就需要有大批外语人才向外投射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位居中外文化交汇点,兼通中英语又善于现代商业包装的香港人对此应有舍我其谁的抱负)。在这个色彩缤纷但又争端迭起的世界里,我们大可以用各类文化产品鼓吹“和而不同”的心态,请求“致中和”的哲学,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的伦理观;描绘“采菊东篱下”,“独钓寒江雪”的意境,寻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以及宣扬“天下为公”的理想。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论中国文化 传扬天下大同理想
西方人士学习毛笔字、学汉字等,从中认识到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智慧,互相增进了解,达到文化交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张信刚教授分享:文明的激荡—历史观点与未来展望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Arnold Toynbee)与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曾有过一系列眺望人类新纪元的对话。汤恩比说:“世界的统一将在和平中实现。同时,我所预见的和平统一,一定是以地理和文化主轴为中心,不断结品扩大起来的。”、“就中国人来说,几十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 、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经验。这样的统一,正是今天世界的绝对要求。”

  以国际化、现代化、大众化的手法,扩散“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的文化观,正是对汤恩比所说的这一要求的回应。(二之二)

  (经作者授权,转载自张信刚《从活字版到万维网》,标题经编辑整理)

相关标签

王羲之的“墨池”

    我们日常工作常常会遇到困难,如果抱着“将勤补拙”的心态,必定事半功倍。《礼记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这句话就是说:别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别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够跟这个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聪明起来;即使本质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刚强起来的。

  书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学不倦,甚至因为疯狂写书法,令到家中池塘变成一池墨水。

 ...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赞扬坚守岗位的乌鲁木齐老学者

张信刚赞扬 坚守岗位的乌鲁木齐老学者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丝路北枢纽——吐鲁番

张信刚看丝路北枢纽——吐鲁番的文化融合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去新疆童年梦想成真

张信刚:去新疆 童年梦想成真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论“天下”──中国文化独有

张信刚论中国文化独有的“天下”观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农田、货柜船
温铁军

温铁军从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差异

坐在轮椅的人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欣赏别人的幸福

道济会堂
丁新豹

丁新豹忆基督教跟革命的关系密切?

当代中国 时评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中国人的“长寿密码”有哪些?

共同富裕
Qiyuan Lu
卢麒元

卢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国扩大经济共同体成关键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景点阿斗寨|刘禅为何被百姓奉为“花神”?

中国在智慧科技养老上仍有很大发挥空间
新华网 时评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术赋能养老服务

人民币暂时难以取代美元地位
雷鼎鸣

雷鼎鸣看中国经济|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看东西方人生态度大不同 西方哲学不能变成中国思想

中青时评

“铁路+旅游”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中美关系尚未到解冻阶段
环球时报 社评集

中美关系|欢迎中美关系“解冻” 但美国必须来真的

2022年贵州大学毕业生
张维为

中国崛起|张维为看中国5大经验值得美国学习 更要学长远规划能力

呼伦贝尔草原
陈万雄

陈万雄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战皆在呼伦贝尔草原

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落实多边主义
央视快评

中国经济|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

霞飞宸

霞飞宸解说马远《水图》:取材及手法绝无仅有

 美元人民币
翟东升

翟东升从日德汇率政策 预示不干预人民币升值利多于弊

当代中国-林奋强-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香港第一次
林奋强

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 香港第一次

当代中国-名家-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当代中国-名家-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樊锦诗

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张信刚

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莫言

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金灿荣

金灿荣论中国外交:中华和合文化推动世界和平共处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 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