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1-03
回看1950年中国入朝作战、抗美援朝前,曾作出多方面的考虑。其中一个问题是,中国究竟有多少胜算?
张维为回望抗美援朝 中国志愿军士气弥补与美军武器差距
1950年的美国,是刚打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超级大国,钢产量达8,772万吨,而中国当时的钢产量只有60万吨,美国是中国的146倍。再者,美军是一支高度机械化的现代军队,美军陆战一师的每个团都有一个坦克营,有70辆坦克,而我们志愿军主力部队九兵团却一辆坦克都没有。另外,美军还有强大的空军,掌握着制空权。
但毛主席(毛泽东)的思维方法是辩证的,也是实事求是的。他认为中国军队胜算的可能性比较大。他对美国军力的分析是“一长三短 ”。长,就是钢多;三个弱点是战线太长、运输路线太长和战斗力太弱。毛主席认为,中国军队是接受了20多年革命战争锻炼的军队,战斗力极强。更重要是,我们进行的是正义之战。美军有“一长三短”,而我们是“一强一正义”,“强”就是战斗力强,“正义”就是打的是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
毛主席后来对朝鲜领袖金日成说,当他了解到在朝鲜战场上,相比空军,还是陆军的杀伤力更大时,就觉得“那就好办了,因为我们没有空军,我们有的只是陆军。”他对中国的陆军充满信心,认为志愿军可能胜出。因为,战争不只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也是精神力量的较量,人气、士气、指挥能力可以弥补武器装备的差距。
毛主席相信,拥有高昂的战斗精神、丰富的战争经验、敢打近战、夜战的志愿军,可以打败“铁多气少”的美国军队。
延伸阅读:张维为回望抗美援朝 主动出击防范美国侵略
张维为回望抗美援朝 中国将美国打回三八线签署停战协定
另一个考虑是苏联军事援助问题。
苏联答应供应武器装备,同意采取信用贷款方式来支付,但不同意立即出动空军。后来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回忆说:“周总理(周恩来)、林彪赴苏联,苏联答应出枪、炮、弹,但不出动飞机。毛主席这时候就问我,可不可以打,苏联是不是完全洗手?我说,这是半洗手,也可以打。毛主席讲:‘即令打不过也好,他总是欠我们一笔帐,我什么时候想打,就可以再打。’”换言之,即使万一没有打赢,苏联总是欠了中国一笔帐,而且主动权还操控在我手中,我可以决定何时再次开打。
后来,志愿军副总司令宋时轮将军曾总结,抗美援朝中体现出来的毛主席军事思想,认为其核心是战略上后发制人,但同时确保战略战役的突发性。
何谓战略上后发制人?就是毛主席后来说的,“如果不是美国军队占领我们的台湾,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打到我们的东北边疆,中国人民是不会和美国军队作战的。但是既然美国侵略者已经向我们进攻,我们就不得不举起反侵略的旗帜,这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义的。”
但我们同时要确保在战略和战役上对敌人的突发性。毛主席反覆指示志愿军开进朝鲜,既要隐蔽又要迅速,尽快到达指定位置,控制要点。美、韩军队进攻速度虽然很快,但“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傲慢地认为中国根本不可能出兵,而且他们错过了出兵的最佳时机,美国中央情报局也是这个判断。
延伸阅读:《长津湖》票房领跑国庆档 3大亮点诠释抗美援朝精神
所以,当我们入朝的部队发动了突发性战役,一下子把对手打懵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用40天收复平壤,70天打下汉城,震撼了世界。经过5次大型战役,最终把武装的核武器超级大国美国,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打到了谈判桌前。
从1951年7月起,双方经过在战场和谈判桌上反覆拉锯和较量,最终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四之三)
(转载自观察者网/《这就是中国》第77期,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