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3/06/2022
几千年来,广阔的土默川平原,既是气候和煦,农牧丰盛的家园,同时,又是烽火燎天,刀光血影的战场。因为这里是南方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部落的天然攻防线的中心地带。
陈万雄看中国历代王朝 以土默川平原为重要防线
中原历代王朝,要抵御不断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的掠劫侵凌,必然要渡过黄河,据有土默川平原以为防线。进而踰越阴山,北向挺进大漠,要“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秦代如此,汉代如此,唐代如此,蒙元、明、清亦如此。
反过来,北方游牧民族一经统合了蒙古高原诸部落,也无不先占据土默川平原为基地,然后再南下虏掠和逐鹿中原。这种趋势,匈奴发其端,鲜卑继其后,突厥、契丹、金、蒙古等接其踵,历代相沿,如出一辙。
延伸阅读:陈万雄踏足草原寻历史足迹 圆少年梦想
陈万雄看土默川平原 争战不断又是民族文化共融地
土默川平原对处于苦寒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史著屡屡道及。曾经因为阴山的失守,匈奴“单于每向沙场猎,南望阴山哭始回”(李益《拂云堆》)。拓跋鲜卑虽然在中原建立起北魏王朝,与南朝刘宋峙立。但随时准备“若兵来不正,且还阴山避之”(司马光《资治通鉴》〈宋纪〉)。隋唐时期,突厥崛兴,控弦百余万。遂会有“高视阴山,有轻中夏之志”(刘昫《旧唐书》《突厥列传》)。
简单的几句历史文献,已可勾勒出阴山下,土默川对几千年游牧民族的重要。几千年来,阴山河套间的土默川平原,一直争战不绝,却又是民族和文化互相渗透融合的历史熔炉。
近几十年来,考古学家在大青山和土默川平原陆续发掘了大量的历代堡寨、古城和各种地下文物。结合了历代史著的记载,基本能勾勒出目下一片祥和、宛如江南的地方,二千年来,金戈铁马、厮杀声隆隆的攻防前线的形势。
延伸阅读:陈万雄忆丝路之旅 难忘青海湖原野风光
对一般人来说,学术论述太专门了,未免枯燥。还是让我们念念历代诗人留下的一些诗词。千百年虽然往事如烟,栩栩如生的文采,仍然令人感受到历史在这里的跃动。如“阴山日夕烟尘昏”(刘长卿《疲兵篇》)、“嘶笳振地响,吹角沸天声”(孔稚珪《白马篇》),又如“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再是“汉家旌旗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戴叔伦《塞上曲 ‧ 其二》)等等,都能让我们不难感受到当时战争激烈的场景。(二之一)
(经作者授权,转载自陈万雄《成吉思汗原乡纪游──另一种文明的体验》,标题及分段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