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鼎鸣看中国经济|中国有无粮食危机?

编辑︰郭晓阳

  去年因为俄乌战争、极端天气及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不少国家出现粮食危机,食品价格飞涨,港人应可感受到。朝鲜22年来首次连军粮也要削减,人民还要上缴“爱国粮”;美国则在不少地方都缺蛋,一蛋难求。

  中国同样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受到威胁,并非可以高枕无忧,但中国总算是危中有机,机中有危。

中国经济|国际局势动盪 被卡脖子影响粮食安全

  有些数据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2021年进行的全国国土调查显示,全国共有超过8000亩可以恢复为耕地的农用地
2021年进行的全国国土调查显示,全国共有超过8,000亩可以恢复为耕地的农用地,可以确保国家的耕地面积足够满足国人的粮食需求。(图片来源:Getty)

  中国的耕地本就不多,全球十分之一的耕地要养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2009年全国第2次国土调查,发现中国共有20.3亿亩(15亩等于1公顷,即1万平方米),但2019年的第3次调查,却只剩下19.179亿亩,总共缩小了5.52%,离中央政府多次要力保的18亿亩红线,又近了一步。耕地的减少,与工业发展、基础建设及城镇化等等占地活动有莫大关系。

  我们若看外贸数据,一样感到压力。

  在2003年,中国谷物的净出口是1,986万公吨,但到了2021年,盈余却变为逆差,谷物进口比出口多了6,205万公吨,变化不可谓不大。中国是否不靠输入粮食便有粮荒?我算过一下,2003年谷物的自给率是105.6%,粮食有盈余,但2021年的自给率看起来是91.1%,并不完全自给自足。

  按照经济学逻辑,某些产品要输入,是十分正常之事。例如中国种植大豆,单位成本比从外国进口足足高出3成,何不把土地建成工厂,多赚外汇去买粮?

过去10年,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1%,科研对农业产量的贡献非常大
过去10年,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1%,科研对农业产量的贡献非常大。(图片来源:Getty)

  不过,在世局动荡、战云弥漫的国际环境下,粮食供应是否安全、会否被对手卡脖子,便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延伸阅读中国人口需要多少耕地才能养活?

中国经济|耕地面积下降 全赖科技进步提升产量

  事实上,中央政府历来都把粮食安全放在首要地位。

  自2004年起,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谈与农业相关的问题。1995年环境研究专家布朗(Lester Brown)出版了《谁来养活中国》一书,直指中国的工业化会使她的耕地被大量消耗掉,最终粮产不足以支持她的人口,从而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

  此书立论大有漏洞,忽视了科技对增加粮产的巨大作用,亦不懂市场力量会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及土地的投入,不少经济学家对此书已有批驳,但他提出的警号,与中国人的居安思危想法一拍即合。

  认识中国的都知道,历代若有粮荒出现,社会必有不稳,直接威胁国家安全,中央政府不会不防。

  我们若看另一组数据,却可以乐观不少。

运用无人机械、大数据等可以提升农业产量
运用无人机械、大数据等可以提升农业产量。图为宁夏一个种植温室。(图片来源:Getty)

  没错,耕地面积是下降了,但播种面积却是增加了。从2003年至2021年,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增加了10.67%,2021年达至25.3亿亩,同期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也上升了18.33%,谷物的播种面积更上升了30.42%。

  为何播种面积大于耕地面积?因为同一面积,每年可以超过一造。

  延伸阅读:中国投放多少支援在创科领域?

中国经济|中国人生活水平提升 对食要求更高

  更重要的是产量。2022年粮食产量破了纪录,达到68,653万公吨。

  这是什么概念?这等于人均每年972斤粮食,亦即每天2.66斤。

  犹记得40多年前回大陆旅游,吃饭要算粮票,一大碗饭便是二両米,我一天顶多能吃下3碗,即6両(1斤是10両),今天更吃不下这么多。2.66斤是13大碗饭,离饥荒远得很!若与过去作比较,2003年至去年,粮产共上升了59.4%,人口才增加了9.6%,粮食安全比20年前进步多了。

  为何人均要耗掉这么多粮食?粮产增加了这么多还怕不够安全?这主要是因为现时中国人民食物的组成比前复杂得多,君子食不厌精,吃的肉大量增加了,而饲养牲畜需要多得多的食物。

  这个趋势会继续下去,人民收入持续上升,人均粮食消耗量会因肉食的增加及食材的浪费而不断爬升。但若粮食价格高企,肉类会变得昂贵,那么肉类的消费量会减少,可省回一些饲养用的粮食。

通过全新形式的销售方式,包括直播带货等,可以提升农产品的销量
通过全新形式的销售方式,包括直播带货等,可以提升农产品的销量。(图片来源:Getty)

  我们也不应忘记,中国的农产技术进步神速,沙漠变农田、海水种稻、杂交水稻等等例子,使人眼花缭乱。我曾参观过一些高科技农场,但觉其颠覆了我们对传统农业的印象。

  近年中国进口的粮食不少,而中国人口却有减少,我猜测部分粮食是被储藏起来当储备。这是理性的做法,若有战事,手中无粮,怎会不慌?多少储备才够?这并无精准答案,但我相信够两年用的粮食,便较为安全了。

  中国已不是60多年前大跃进时期的中国,我们虽不应掉以轻心,但粮食供应安全问题并不尖锐。

(原文转载自24/02/2023《晴报》)

相关标签
当代中国-中青网评-中国农业|春耕“加速度”为“中国饭碗”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农业|春耕“加速度”为“中国饭碗”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的科技水平,不论研究和实用性都在不断进步

雷鼎鸣看中美关系|中国科技发展已超越美国?

西方媒体对中国一直存在偏见

雷鼎鸣看中美关系|西方媒体的认知战走向挫败

中美在台湾问题上仍有大分歧

雷鼎鸣看中美关系|中美在台海终会一战?

中美两国的人民寿命长短正在逆转

雷鼎鸣看中美关系|看寿命长短 中美竞争的另类对比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编辑之选

“中国何以为中国”?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解读

俄罗斯、西方国家
张维为

张维为:俄罗斯虽被西方孤立 但西方被非西方世界孤立了

农田、货柜船
温铁军

温铁军从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差异

坐在轮椅的人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欣赏别人的幸福

道济会堂
丁新豹

丁新豹忆基督教跟革命的关系密切?

当代中国 时评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中国人的“长寿密码”有哪些?

共同富裕
Qiyuan Lu
卢麒元

卢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国扩大经济共同体成关键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景点阿斗寨|刘禅为何被百姓奉为“花神”?

中国在智慧科技养老上仍有很大发挥空间
新华网 时评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术赋能养老服务

人民币暂时难以取代美元地位
雷鼎鸣

雷鼎鸣看中国经济|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看东西方人生态度大不同 西方哲学不能变成中国思想

中青时评

“铁路+旅游”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中美关系尚未到解冻阶段
环球时报 社评集

中美关系|欢迎中美关系“解冻” 但美国必须来真的

呼伦贝尔草原
陈万雄

陈万雄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战皆在呼伦贝尔草原

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落实多边主义
央视快评

中国经济|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

霞飞宸

霞飞宸解说马远《水图》:取材及手法绝无仅有

 美元人民币
翟东升

翟东升从日德汇率政策 预示不干预人民币升值利多于弊

当代中国-林奋强-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香港第一次
林奋强

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 香港第一次

当代中国-名家-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当代中国-名家-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樊锦诗

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张信刚

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莫言

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金灿荣

金灿荣论中国外交:中华和合文化推动世界和平共处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 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