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雄看王德昭老师史学研究 综合观察分析见长

编辑︰黄皓颐

  德昭师(王德昭)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大处着眼,由要处入手。就以他的中国近代史方面的著述为例。 如《同治新政考》、《国父革命思想研究》、《知识分子与辛亥革命》、《论甲午援韩》、《黄遵宪与梁启超》、《谭嗣同与晚清政治活动》以至晚年关于五四和国共合作的论述,都是历史上关键性的问题。德昭师著作固不喜夸夸其谈,也无心于饾饤考证,全以综合和分析见长。

陈万雄看老师治史观点 切中时弊令史学界反省

  德昭师这治史态度和观点,早在他1942年出版的《明季之政治与社会》一书的前言中已宣示明白。他认为:


  有一个时候,人们曾经非议过史学界专注考证的风气,认为这种风气每会使史学者对史事的认识襞积破碎,因而违反史学本身所应具的经世致用的价值。不过接着而来的却是一阵无力的空潮,若干取巧的、大言的、公式主义的著作,风行了一时,接着又消沉下去。……

  本来历史的发展既然是一个历程,我们对史事就也应该用一种对于历程的看法,来加以观察。我们观察一条道路的延伸,如果我们需要得到关于这条道路的全部知识,第一我们就必须要知其“然”,方向的遵循,地势的崇卑,景物的取舍,基面的构筑,乃至沿路的设施等等,都是应该知道的条件。然后我们再进而求其“所以然”,就是从各种相重的关系中,探索出所以如此的理由。不知前者而想追寻后者,其结果只能出诸凭空的虚构;仅知前者而不知探索后者,则其势将永不能透悟其中的道理,而其所得也只能限于路工的片断知识,不能往观全局。这两种看法,前者是考证的,记录的,敍述的;而后者则是哲学的,原理的,或所谓史观的。

  这段话写在60年前,用之以审视当前史学研究,仍能切中时弊,掷地有声,足可令史学界反省。

  延伸阅读:陈万雄看王德昭老师的治学规模和气魄

陈万雄赞赏恩师王德昭对研究史学的态度和观点,例如中国近代史的著作方面,选材都是历史的关键性问题,由大处着眼,并以综合性和分析为主,让读者能够更全面认识当中的历史。(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陈万雄读老师著作 感受强烈爱国思想

  另外,读德昭师的学术著作,不难感觉到有一种强烈的爱国思想,不少论文则旨在纠正中外史家对中国历史所持的偏执观点,对别有用心的观点,他揭之挑之,不稍假借。不过其爱国思想却不遮掩其论述史事的客观和平实,全以理服人。

  平心而论,德昭师的学术著作不太容易念,有三方面造成的:其行文谨慎,用字讲究,极悭笔墨,言简而意赅;另外,他喜欢通过史事本身的排比去说明问题,但主要还在他的文章包摄广而用意深。他的《国父革命思想研究》不啻是一本近代思想史;他的《清代科举制度研究》也不啻是一本清代思想史。

  延伸阅读:陈万雄博士:阅读的魅力

  德昭师的著作所涉,虽遍及古今中外,但其研究方向主要仍在思想史,尤以思潮史为最擅长。(五之四)

 (经作者授权,转载自陈万雄《读人与读世》,标题及分段经编辑整理)

陈万雄悼严耕望老师:粹然一代学者的风范

陈万雄忆王德昭老师: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

陈万雄看王德昭老师的治学规模和气魄

陈万雄忆王德昭老师 教程认真启发思维

陈万雄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战皆在呼伦贝尔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