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元宵等吃红烧肉 孙家栋“阴差阳错”走上航天路

编辑︰许可

  孙家栋是“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中国卫星之父”,还是北斗导航系统和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绝对的航天奇才。但原来他最初的志愿和太空完全没关,却因为等吃一碗红烧肉,改变了一生。孙家栋还有什么故事?

 

孙家栋曾被学校“劝退”?

内地2021年播出的人物传记题材电视剧《功勋》,其中一个单元讲述了孙家栋的故事。(网上图片)

  孙家栋1929年出生在东北的辽宁,成长在动荡之中,这令他少年求学经历充满波折,也有了很多“巧合”。

  说孙家栋的求学,必会提他曾被学校“劝退”。

  孙家栋6岁上学;和母亲一样,他是“左撇子”。“左撇子”以往被很多人认为是必须纠正的“毛病”,而孙家栋也因为用左手不被学校接受,上学两星期就被退学。

  延伸阅读:孙家栋见证航天发展 他还是“中国卫星之父”

孙家栋曾入读的哈工大创建于1920年,一直是中国顶尖高校。图为上世纪50年代的哈工大。(网上图片)

  此后孙家栋努力学习用右手,很快便重回校园;因为这一段经历,孙家栋打乒乓球还可以左右开弓。   

  话说回来,孙家栋少年时入读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班,但因战火失学。1946年,他考入锦州大学,一年后又因为战火无奈离开,要回复县老家暂避。

  路经沈阳时,孙家栋投靠一名在当地的老同学,没想到竟在这里巧遇了自己的三哥;原来在哈尔滨工作的三哥,刚好出差来到沈阳。

孙家栋“意外”加入解放军

孙家栋1950年入伍,成为解放军空军一员。(网上图片)

  兄弟重逢互道阔别后的情况,三哥还告诉孙家栋一个消息:哈尔滨已经解放,著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快要复校了。孙家栋听后十分兴奋,马上准备,至1948年9月,他如愿考入哈工大的预科班学习俄语。

  刚到哈工大读书时,孙家栋希望做一名俄语翻译,发挥所长;他亦想过入读土木建筑系,将来修建大桥。

  1950年的元宵节,孙家栋原本打算午饭后就去居于哈尔滨的姊姊家,“但是一听说晚上又有红烧肉吃,我就想着吃完再回去吧”。

孙家栋大半生与航天打交道,他的经历便是一部“中国航天史”。(网上图片)

  在那个物资匮缺的年代,一份红烧肉有多大吸引力,现在人们是难以想像的。

  那天晚饭时候,学校领导突然到饭堂,通知大家解放军空军要在学生中招人,有意者可立即报名,军方即场挑选。

  和很多学生一样,孙家栋虽然对空军所知不多,但国家有需要、能为国效力,便毫不犹豫报了名。那时空军才组建几个月,很多方面都要靠苏联“老大哥”支援,懂俄语的年青人正是急需人才,孙家栋毫无悬念被选中。

孙家栋设计中国首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升空,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而担任总体设计负责人的孙家栋,也成为了“中国卫星之父”。图为工作人员发射前检查“东方红一号”卫星。(网上图片)

  “急需”有多急?当天晚上,孙家栋便被安排登上开往北京的列车,到航空学校报到。自此,孙家栋成为解放军空军的一员,他的人生轨迹亦彻底改变,开始飞上天空,再飞向太空。

  孙家栋曾笑说这转折是“阴差阳错”,“我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就是由这顿红烧肉促成的”。

  此后表现优秀的孙家栋,被选派到苏联学习飞机发动机,回国后因应国家需要,转行从事导弹和运载火箭研发。

孙家栋在担任探月一期工程总设计师后逐渐淡出航天一线。

  至1967,他临危受命出任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负责人,并在1970年把中国首颗人造星“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这期间还有很多故事。

  “东方红一号”之后,孙家栋先后担任超过40颗卫星负责人或总师,又是北斗导航系统和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用“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话说,孙家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

  延伸阅读:“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孙家栋是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位科学家之一,也是第二年青的获奖者。他亦曾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至2019年获授共和国勋章。(网上图片)

朱光亚是核武“众帅之帅” 原子弹首爆时他为何不在观测站?

突破海军关键技术 马伟明:“要领先就领先美国”

中国电磁弹射之父 马伟明令国产航母战力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