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31/12/2023
今次我们走进历史现场的体验,重点景点是曹操高陵。从石家庄到曹操高陵,途中会经过一个名叫邯郸(粤音:寒单)的城市,相信大家看战国时代的历史剧,经常也到看到邯郸这个地名。事实上,这个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然存在,位于河北省,经历数千年,仍然未有改名。今次经过此地,绝对值得停留一下。
战国古都邯郸 见证赵国兴衰
邯郸历史悠久,是中原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距今8,000年前,便曾在这里发现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更长达百余年,前后经历八代国君,是当时中国北方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成语邯郸学步,便得名于这个城市。
根据史料记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一开始的都城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西元前425年,赵国迁都到中牟(今河南省鹤壁市一带),西元前386年,赵敬侯将赵国都城迁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自此之后,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经历了赵国的崛起、衰落以及灭亡。
延伸阅读:3000年历史|探秘邯郸:中国史上唯一从未改名的古城
从《赵都赋》看邯郸赵王城盛况
在这样灿烂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我们专程来到赵王城遗址公园,景区依托战国故都赵王城的历史遗址而建。赵王城亦称赵都宫城,是当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战国古城址,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入选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名单。
赵王城宏伟壮观,是邯郸作为赵国都城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见证。三国文学家刘劭(粤音:兆)在《赵都赋》中,以豪放的笔墨赞美了赵王城的盛况:“尔乃都城万雉,百里周回,九衢交错,三门旁开,层楼疏阁,连栋结阶。峙华爵以表甍,若翔风之将飞,正殿俨其造天,朱棂赫以舒光。盘虯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飞梁。结云阁于南宇,立丛台于少阳。”这描绘了当时赵王城壮阔恢宏的气势及辉煌。
延伸阅读:三国文化深度游2023前瞻 走进历史现场
穿过大门后,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座大型浮雕,雕刻的是栩栩如生、硝烟弥漫的石刻战场;低头则可以看到凹凸有致的石刻文字,就是《赵都赋》,此文章名满天下,与刘劭另外两篇文章《许都赋》和《洛都赋》并称三都赋,遗憾的是三篇文章只有《赵都赋》遗留下来。
158米历史长卷 记录赵国大事
“历史长卷”由众多用花岗岩做成的竹简组成,每个竹简上面都记录与雕刻着赵国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语典故。一幅幅年轮石册,多少史事淹没在历史长河中。长卷长度定为158米,寓意着邯郸作为赵国都城158年。
邯郸丛台 始建于赵武灵王鼎盛期
《赵都赋》提到的邯郸丛台,是古邯郸的象征,现位于丛台公园内,是一个拥有4A级别的免费公园,现存古丛台为清代同治年间重修。由西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西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的赵国,就是鼎盛时期的赵国。相传丛台始建于赵武灵王时期,故称武灵丛台。
战国时期,赵国本是一介小国,武灵王即位后,决心使国家强盛起来。当时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胡人”,他们身穿窄衣,以能征善战著称,武灵王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启发,遂让赵国上下都改穿胡服,勤练兵马,终于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丛台是赵武灵王观看军事演练及娱乐表演的场所,当年曾以结构奇特、装饰精美而闻名列国,李白、杜甫等诗人都曾登台挥毫题诗。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
秦统一六国后,设置邯郸郡;西汉时,地位有所提高,与关中的长安、中原的洛阳、山东的临淄、西南的成都,共用“五都盛名”。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邯郸南部的邺城逐渐兴起,袁绍、曹魏等势力先后占据邺城而称霸天下。
(作者三国历史文化深度游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depthtour 、 https://travelbyod.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