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4日

中国著名化学家高鸿病逝

  2013年6月14日,中国近代仪器分析学科奠基人之一,著名化学家兼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高鸿因病在南京与世长辞,享年95岁。

  高鸿生于陕西泾阳,1943年毕业于原国立中央大学。1945年2月,高鸿远赴美国伊利诺大学专攻分析化学,并在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到了1948年,高鸿回国担任原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南京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教授、终身教授,并成为中国首批博士生指导教师。1980年11月,高鸿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高鸿在1992年回到故乡,受聘为西北大学的终身教授,先后担任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西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陕西省电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

  高鸿毕生致力于分析化学的教程和科研工作,他曾多次参与中国基础学科科学规划的制订,在中国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应国家在分析化学人才和仪器分析教材之急需,高鸿埋首苦干编写出了中国第一部《仪器分析》教材,开创了中国仪器分析教育的先河。由高鸿编撰的《极谱电流理论》是中国第一部极谱理论专著,获得了1988年国家优秀图书一等奖。高鸿的《示波极谱滴定》《示波滴定》和《示波药物分析》等著作,亦是世界上示波分析领域的第一批专著,其中《示波滴定》更获得高等教育优秀学术著作特等奖。

  在中国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领域上,高鸿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享誉世界。

  他曾发表过科学论文300余篇,其科研成果“近代极谱分析基础研究”先后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3等奖。由高鸿首创的电分析技术“示波分析”,开辟成了一个崭新的分析领域,此技术被推广应用于化学分析、药物分析等范畴,取得了极大成功。

  高鸿的示波滴定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91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及后又荣获200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相关标签
和若铁路

2022年6月16日

新疆和若铁路正式通车

上合组织成立

2001年6月15日

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当代中国-当年今日-兵马俑

2009年6月13日

兵马俑1号坑进行第3次发掘

张德培

1989年6月12日

张德培成为首位华人及最年轻网球大满贯得主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