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4-12
“山东舰”是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在中国军事史上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实力也比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有明显提高。而更重要的是,“山东舰”建造期短,且服役后一年便极速形成初步战力,这意味着中国已充份掌握航母的各方面技术。
山东舰长逾300米 排水量7万吨
“山东舰”和曾到访香港的“辽宁舰”是姊妹舰,两者均源自前苏联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但“辽宁舰”为前苏联的半成品,中国购入后自行改装和续建;舷号17的“山东舰”则是中国军工人员根据续建和操作“辽宁舰”的经验,经改良设计后自行打造,也是它实力提升的关键。
“山东舰”采用常规动力,全长超过300米,满载排水量约7万吨,并设有滑跃式起飞甲板(甲板尾段上翘,让舰载机起飞时能把推力变成升力,缩短起飞距离),这些“特征”与“辽宁舰”差不多,它的改良设计,更多的体现在内部和看不见的细节。

美国和前苏联对航母的思维有很大分别,于美国而言,航母的攻击力不在于它自身设有多少导弹或火炮,而是在于它所搭战的战机,所以搭载的战机愈多,战力也愈强。前苏联则把航母视为“重型航空巡洋舰”,在巡洋舰的前提下,航母装设大型武器,例如大型反舰导弹等,然而大型武器必然侵蚀了舰载机的空间和甲板面积。
重新布局 山东舰载机量增50%
前苏联的观点后来虽然被视为落后,甚至是错误,但作为半成品的“辽宁舰”,很多内部结构已无法推倒重来。相比之下,“山东舰”整体虽然尺寸变化不太,惟内部却是按现代航母标准重新设计,既省却了无谓的武器空间,更能重新布局,所以机库面积更大,搭载的战机也自然更多。
据报道,“辽宁舰”可搭载24架“歼-15”战机,“山东舰”增加至32至36架,足足增加了50%。
另一改进的重点,是“山东舰”舰岛(甲板上的指挥塔、飞行控制室、雷达等建筑物),比“辽宁舰”加高了一层,但面积明显缩小了。该设计为甲板腾出不少多空间,让更多战机能在甲板候命,从而缩短起飞间格时间,提高出动效率,直接增加战力。

此外,“山东舰”的舰岛增高,亦令相控阵雷达的位置更高,直接增加远程海空探测距离。事实上,“山东舰”的相控阵雷达亦已更新换代,有报道指其探测范围达300至350公里,比“辽宁舰”多50公里。
“山东舰”是在2013年11月动工,也就是“辽宁舰”服役一年多后,至2017年4月下水,建造时间不足4年。之后该舰经过舾装、海试,至2019年12月正式服役。
延伸阅读:海防利器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
山东舰海训 歼-15高频率起降
军迷都知道,舰艇服役至形成战斗力,还需要一段长时间,包括船员训练、设备调试等等,即使用航母经验丰富的美国也要大约一年半,而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从服役到具备作战能力,更要3年多时间。那“山东舰”有了“辽宁舰”的经验和培养的人才,这时间能否缩短?
答案是肯定的。据内地传媒报道,“山东舰”2020年底已完成3次出海训练,期间舰载机“歼-15”连续多天高频率起降,完成最大架次出动和回收等多个课目。

军事专家指出,这表明它服役一年便已接近形成初始作战能力,速度之快超出预期。专家又称,“山东舰”能缩短制造周期和形成战力时间,反映的是中国已充份掌握航母各方面技术,对技术亦更有自信。
当然,“山东舰”某程度上还是过度性、实验性产物,它与配备弹射器、能接载80、90架舰载机和直升机的美国核动力航母,始终不在同一量级。但随着技术发展,中国的电磁弹射航母快将到来,核航母也不是梦,这差距终会被抹平。
延伸阅读:新航母建造快将完工 中国军事力量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