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6/07/2024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7月15日在北京开幕,会议为期四日,7月18日闭幕后会发表公报。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在全会上作工作报告,并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讨论稿)》作说明。
三中全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370多名中共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参加会议。
会议的主要议程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以及审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稿。
三中全会|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
时间回到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同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担任组长。在2018年3月,该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由习近平担任主任。
从中央深改委审议的文件,就能窥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进程。
十多年来,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召开了72次会议,审议通过逾600份改革文件,指引各方面出台3,000多项改革方案。
根据“新华网”整理,涉及“高质量发展”的文件多达90多个,“体制机制改革”有60多个文件,“推进依法治国”有60多个文件,“民生福祉”有100多个文件,其他文件议题还包括:高水平对外开放、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美丽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等等。
三中全会|新华社:改革家习近平
三中全会开幕当日,《新华社》亦刊登特稿《改革家习近平》。文章称,“习近平被认为是邓小平之后的又一位卓越的改革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继承发扬了邓小平的事业”。
文章强调,习近平的全面深化改革,基于他从长期实践中得出的深思熟虑,并形成一整套顶层设计。
文章还称,习近平认定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这完全不同于西方奉行的“资本至上”。
三中全会|历届三中全会为何受关注?
据内媒《北京青年报》总结,一般每届一中全会产生党内的领导,二中全会推选国家机构领导人和全国政协领导人的建议名单,三中全会研究经济改革,四中全会聚焦党建。
至于三中全会为何更受关注?外界普遍认为,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谈改革”的传统,之后的历届三中全会,基本都是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而三中全会研究的议题、作出的决定、采取的举措,是外界判断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
历届三中全会一般都会审议通过“决定”,这份文件也被视为指导中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而这份纲领性文件都经历了复杂的起草过程:一般当年春天成立起草组,多次调研、座谈,数易其稿,耗时半年完成。
延伸阅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延伸阅读:一图看清:国家主席及国务院总理如何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