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2-14
农历新年我们到处拜年,不过,100多年前的深圳南澳蜑民,只有一天才有机会上岸进行传统新年习俗,为什么?
这一天就是农历年初二了。这一天,南澳蜑民从天光开始割草、扎龙,直到黄昏点起草龙进行农历新年祭祀习俗。
这么多工序的仪式,他们必须在年初二这一天内完成,因此,就有 南澳蜑民“一天龙”之名。究竟为什么只有一天才能上岸?“一天龙”是怎样“诞生”的?
春节|南澳蜑家渔民 “妈祖”显灵春节求平安
南澳渔民古称“蜑民”、“蜑家佬”,是古百越族的一支属水上生活、以渔猎为主的古老民系。
据《广东风物志》记载,过去粤人“以舟为室,视水如陆,浮生江海者”。水上人受岸上人歧视不许上岸,也没法受教育,在海上还要受到飓风大浪的威胁,因此,蜑民常常在船上架起香炉,朝天跪拜,祈求“妈祖”保佑平安。
南澳蜑民终年漂泊海上,又没受过教育,却有一身扎草龙和舞龙的手艺,全因为他们传承做得好,世代口耳传授,才能以在没受过教育没有文字资料纪录下,把“一天龙”的传统习俗传承下来。
为什么要在年初二上岸扎草龙?原来有段“古”的。
相传100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妈祖”显灵托梦,说过年时众人合力舞动插满香烛的火龙,可降服海上一切飓风,终年都可以风调雨顺。正因为这个传说,南澳渔民就开始了扎龙祭祭祀的传统。
延伸阅读:春节为什么要舞龙?认识中国文化的传统图腾
春节|年初二当天合力扎巨龙 天后庙前祭祀
由于他们以船为家,岸上没房没地,不能存放火龙,于是渔民就在那年的大年初二开始,组织年青人大清早合力上山割草,用草和藤枝树叶扎起来,底部用竹枝支撑起,有达33节至60节,每一节由一人抬起,形成一条长长的的草龙,再在龙身插满香枝,在黄昏天黑前送到天后宫前。
至于龙头,则由数人合成用竹萝、竹、藤等结扎而成,再用两枝大电筒作眼睛,龙头插满香枝,形象生动。
等到晚上,于天后宫前奉上祭品后,在锣鼓和鞭炮声下,燃点起火草龙向天后及海神敬拜,再沿海滩向停靠在海湾上的各个船艇户逐一送上祝福。
延伸阅读:大湾区西部城市 过年习俗大不同
春节|祭祀后焚烧火龙 祁求风调雨顺
一切仪式完成后, 随即在沙滩上将火龙焚化,意指龙归大海,希望来年风调雨顺,渔获满载,各人都平安享福。
这个由“割草”、“扎龙”、“舞龙”、“化龙”一天内完成的仪式,是南澳蜑家渔民每年新春向天后和海神特有的致敬方式。
“一天龙”的习俗可以看到水上人家对大海的敬畏,也反映出漂泊海上没处生根的渔民,用自己的方式,在有限的一天时间内向天神祁求保祐家人的原始之心。
列广东非遗项目 蜑家渔民习俗获认同
位于今天深圳市大鹏新区的南澳街道,虽然大都已经“上岸”定居,但祖先们过去“以舟为家、以渔为生、敬海畏海”的文化,令舞火龙的传统习俗得以承传下来,直到今天,舞火龙已成为了南澳蜑家渔民每年一度娱神娱己的庆典。
而且,2006年改传统习俗被深圳市评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7年更入选为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