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要怎样才知道春天回暖?

  古人往往把眼前的情景书写在画上,让一幅幅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跃然于纸上。

  北宋有一位名僧惠崇,他能诗善画,常能把眼前美景图像化地呈现出来,又能配上相应的诗句。

  有一天他看到眼前的桃花绽放了两三枝,又看到江水上的鸭子悠然畅泳,于是把这瞬间记下来,成为了有名的《春江晓景》;而后来大众就将这两句诗句借代为春天即将到来。

  《春江晓景》全文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延伸阅读: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相关标签

吴牛喘月

  “吴牛喘月”这个成语,与天气炎热有关?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吴牛喘月”典故最早出现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佚文》,“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此句意思是吴地(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牛生性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因惧怕酷暑而吓得气喘不已。

  此外,南朝《世说新语》中也有相关的故事,一位名为满奋的大臣,从小生活在南方,特别怕冷,在洛阳冬...

兄弟久别 对床夜雨

  形容与好友天南地北地畅谈,广东俗语有“吹水”,若文雅一点,则有“与君一席话”或“对床夜雨”。

  不要以为“对床夜雨”就是与男女有关,其实这是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的意思。

  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就有:“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听雨”古时就是一件风雅之事,而能与朋友一起风雅一番的话,就是美事。

  而苏轼《送刘寺丞赴余姚》亦有一句:“中和堂后石楠树,与君对床听夜雨。”就是...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很多古诗对于现代人来说,不看注解不易明白,但这一句算是例外。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柳满皇都”出自韩愈的《初春小雨》,意思是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看似简单,实则绝不平淡。

  前面还有两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指京城的街道上小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忧国忧民的杜甫纯粹描写春天的诗句不多,这《春夜喜雨》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作品。

  《春夜喜雨》全首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晓看红溼处,花重绵官城”。

  这诗句的意思是:绵绵细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特意伴随春风在夜晚悄悄而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那一点灯光,显得格外明亮。等到天亮的时候,潮湿...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天到了,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令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古人有很多赞美春天的诗句,读来令人心情愉快。

  宋代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就是赞美春天的美句。

  这两句意思是万紫千红的花朵开满枝头,争相着向人们报告春天的来临。

  春天象徴着美好的开始和盎然的活力,孕育着新的希望,百花齐放捧出万紫千红,诗句瑯瑯上句,将春天的生机呈现出来,反映出古人的文采。

  延伸阅读:一生之计...

帮我搦住,唔该!

  相信大家想请人帮忙提一下东西时,会说到:“帮我拎住,唔该!”这个“拎”字,正写就是“搦”,音nuò (攞)。

  “搦”字有拿、提、用力按压的意思,都是用手紧紧捉住物件的动作。

  在古代,这个字较为常见,而且有多种意思。如《三国魏·曹植·幽思赋》:“搦素笔而慷慨,扬大雅之哀吟。”这里是握笔的意思。

  《文选·左思·魏都赋》中的“搦秦起魏,威振八蕃”,这里的“搦”则有压制的意思。

  《薛仁贵征辽事略》中有“跃...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千金难买子孙贤

  你有没有“千金难买心头好”的经验?

  “心头好”就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喜欢的东西,有时就算有千金也未必买到。

   语出明·冯惟敏《商调·集贤宾·题长春园》:“好弟兄宦业成,老夫妻福寿全,喜的是千金难买子孙贤。”此处说的,是子子孙孙的贤孝,当然是“千金”也难以买到的。

   后来也有人把“子孙贤”换成“心头好”,形容购物时的乐趣。

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是一个现在较少人用的成语,但其实此成语很形象地表达出藏书满屋的状况,反映藏书者学识甚丰。

   古人以往书写在竹片或木片之上,用以书写的竹片叫做“简”或“策”;用以书写的木片,叫做“方”或“牍”。可以想像,以往一本书籍是非常巨大的,要用牛车载书,“汗牛”指以牛车载书时,牛累得出汗;“充栋”指屋内藏书很多,堆满整座屋子。“汗牛充栋”就是形容书籍极多的意思了。

   汗牛充栋出自唐.柳宗元《唐...

沐猴而冠

  形容人虚有其表,没有真本领,可以用“沐猴而冠”这个成语。

  沐猴指猕猴。语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楚汉相争期间,西楚霸王项羽率兵进入秦国首都咸阳后,屠杀城里的百姓,杀害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并且放火烧掉宫殿,然后带着到处搜括而来的珠宝和妇女要回故乡去。

  此时,有人跟项羽说:“关中这个地方,山河四面围绕,是天然屏障,土...

五味杂陈

  形容人生,我们会写“百味人生”,不过,“百味”可以说是由“五味”混合出来的,所以亦有人会说“五味杂陈”。

  五味,即酸甜苦辣咸,是舌尖上最直接的体验。

  “酸”代表人生中的辛酸与努力,如参加运动比赛前付出的准备和汗水;“甜”代表人生中的幸福感觉,如跟相爱的人组织家庭、新生命的来临等;“苦”代表遇到的痛苦与磨难,面对失败、困难、病痛、死别等;“辣”代表遇到的意外和令人激动的事情,有刺激的,也有兴奋莫明的...

歇后语:外甥打灯笼

  “外甥打灯笼”这歇后语的谜底有两个,其中“照旧”较广为人知,另一个你又知是什么吗?

  据说元代末年,朱元璋在回老家的街上与一名卖艺者比武,不小心打伤了对方,后来发现那人原来是自己素未谋面的姐夫。不幸地,朱元璋因为下手太重,姐夫性命垂危。姐夫在临死前,叫儿子挑灯笼照看“舅父”朱元璋,一看竟是帝王之相,于是央求朱元璋登基后封他的儿子为官。后来,朱元璋真的当了皇帝,就让外甥挑起灯笼,宣...

“一夜急白发”原来是好事?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发”是歇后语,比喻情势凶恶;它亦被引入签文,解为困难重重,但终究有惊无险,绝地逢生。一夜变白发原是令人生怕的,但从它的出处看原来是一件好事。为什么?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其家族原在楚国薄有名声,但后来遭奸臣陷害,父兄被杀,楚王更大规模通缉他。他一路逃到楚国边境昭关,一心过了昭关便可直通到吴国,无奈戒备森严,只好躲进山林,恰好遇上东皋公,东皋公同情并收留了他,答应助他逃出昭关。

   然而,过了七天东皋公对逃走一事只字不提,伍子胥...

“快刀斩乱麻”的下一句是什么?

  “快刀斩乱麻”出自《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尝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故事说:一天,东魏丞相高欢为了测试儿子们的才智,每人各发一把乱麻,斗快整理。 当其他儿子都全神贯注地抽出乱麻,高洋不慌不忙找来一把刀,三两下便把乱麻斩断了,并对高欢解释:“乱者须斩!”高洋后来成为了北齐文宣帝。

  后人把这故事概括至一个成语:“快刀斩乱麻”,形容以果断快捷的手段,解决错综复杂的问...

“女人心海底针”下一句是什么?

  “女人心、海底针”这句俗语,从字面看,一根针掉进大海,当然很难找到,比喻女性心思难以捉摸。

   女性的心思细密、感情细腻,喜好和情绪,有时候就像3、4月的天气,骤晴骤雨,难以捉摸。虽然这句话出处已难以考究,但相信很大机会来自男性。

   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如今已很少人知道,下半句是:“就算捞到还扎人”,意思是即使能在海底捞到针,但这针仍是会扎人的。

   两句话连在一起,是形容女性根本不讲道...

九龙壁与“九五之尊”

  九五之尊象征帝位,这个词出自《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而紫禁城内就有不少象征九五之尊的地标,其中一个就是九龙壁。

  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的皇极门外,有一座长29.4米、高3.5米、厚0.45米的九龙壁,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该九龙壁建于干隆三十七年(772年),壁上有九条大龙,正中央是黄龙,两侧各四条行龙。 

  古人把数字分为“阳”和“阴”,阳数之中,九是极数,五则居中,“九五”之制是为天子之尊的重...

珍妃井

  说起北京紫禁城内的人气景点,位于宁寿宫北端贞顺门内的珍妃井必定入选。光绪皇帝与珍妃的爱情故事可算是家传户晓,珍妃的葬身之处也就添上神秘色彩。

  珍妃生前是光绪帝的嫔妃,1889年入宫被封为珍嫔,深得光绪帝宠爱。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记载,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仓卒逃难。临行前,慈禧命太监崔玉贵等人将珍妃推入贞顺门内井中溺死,珍妃就此毙命,而这口井就是现时故宫内的“珍妃井”了。1901年光绪帝回京,追封珍妃为贵妃,而珍妃...

“元宇宙”源自电影《雪崩》?

  近年,多家科技企业争相投入“元宇宙”领域,这个概念风头一时无两。元宇宙更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的“2021年度十大网路用语”。不过元宇宙究竟是什么?

  元宇宙英文为“Metaverse”,它并非一种技术,而是一个概念。此概念始于1992年的美国科幻小说《雪崩》,小说中,用户只需戴上耳机和眼镜,就可以通过“Avatar”(虚拟化身)在一个虚拟三维世界中自由活动,而作者将这个空间称为元宇宙。

  致力发展元宇宙科技的Facebook就曾经形容它为一个...

YYDS

  如果你会到微博追星、观看偶像的报道,或是与其他歌迷影迷分享偶像的消息,那么你一定在追星帖文中见过“YYDS”这个流行语。YYDS究竟是什么意思?连内地当红艺人杨洋亦忍不住提出这样的问题。

  女演员沈月也曾在参加节目时被问有关YYDS的意思,她误以为是指“永远单身”。其实YYDS即是永远的神“yong3 yuan3 de shen2”的汉语拼音缩写,泛指“大神级别难以超越”的意思,最初大多用来形容电竞选手。 

  内地游戏主播在直播过程中会将自己敬佩的团队称为“永远的神”,久而久之YY...

金坷垃  

  大约在十几年前,有一个被内地网民大肆嘲笑的广告,推销一款叫“金坷垃”的肥料添加剂,由于广告内容夸张又土气十足,成为内地网民恶搞及揶揄的对象,甚至连中国台湾地区的电视台也有相关报道,绝对是一代网民的集体回忆。

  “金坷垃”这个名字,意思就是“如黄金的坷垃”。坷垃这个词,原是女真语,女真人入主中原后,坷垃一词融入河南、山东、山西等黄河以北地区各地方言当中。坷垃在女真语中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团结,作动词用;二是泥土块的意思。随着时间变迁,坷垃成为了河南、山东、山西等地的一个土话,通常来形容泥土。

  由于上述产...

网络白目

  在广东俗语当中,我们会以“反白眼”来形容及表现失望、无奈等,原来在闽南语当中(主要是台湾闽南语),也有俗语与白眼有关,那是什么呢?       

  答案是:“白目”。闽南语当中的“白目”,与广东俗语的“反白眼”在意思上有颇大分别。“白目”直接的解释就是双眼只有眼白,没有瞳孔的眼睛,也就是有眼无珠的意思。因此,“白目”在闽南语中,会用来形容搞不清楚状况、不识相、乱说话、自作聪明的人。而这种人,往往是最容易闯祸。 

  还有一个网络用语是由“白目...

抛媚眼

  眼睛是心灵之窗,可以流露不同的情感,有时胜过千言万语。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是不少人所渴望的,有些人更能用一个眼神就可以颠倒众生,也有不少女生通过眼神传情达意,因而引伸出“抛媚眼”的说法。

  所谓“媚眼”,意思就是娇媚迷人的眼睛或眼神。在古代不少文人也将“媚眼”放进文学作品当中,例如隋代诗人的诗《后园宴》中,其中两句是“媚眼临歌扇,娇香出舞衣。”另外,唐代文人张祜的诗《赠内人》:“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唯看宿燕窠”也有使用“媚眼”此词。

  至于“抛媚眼”,广东话有时称为“抛生藕”,通常...

傻眼

  近年很流行迷因图这种网络文化,可是那些图有时会被一些网民说是会让人看得“傻眼”。

  “傻眼”就是愣住的意思,多用于表达无法置信的震惊,单从字面就很容易了解到,就是看了就傻了。在广东话当中可能我们较少会说这个词,但在普通话当中这就是一个常用词。

  作家马南村曾在其60年代的作品《燕山夜话·从三到万》中用到“傻眼”一词:“殊不知他根本还不曾入门,只学会一、二、三,对于所谓‘六书’等...

无眼屎 干净盲

  不少人认为过去的事没什么值得留恋,也没什么值得后悔,因此这些人会在一段恋情结束后,将与对方有关的东西扔进垃圾筒内,实行来个“无眼屎干净盲”。

  “无眼屎干净盲”这句广东话俗语,是有着眼不见心不烦的意思。至于如何解读这句俗语,坊间流传了不同的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是据说盲人多眼屎,如果“无眼屎”,便不是真盲而是装瞎,用作比喻对某些事情只当作看不见,是不想过问的意思。

   另一个说法是指人有眼屎便会弄得眼睛不舒服,因此没有眼屎的时候,即使是盲也...

情人眼里出西施

  爱情使人盲目,每当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看到一对看似并不匹配的情侣仍能擦出爱的火花,很多时会想到“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语。那么到底历史上是哪位人物最先有这样的体会?

  “情人眼里出西施”原话出自宋代诗话《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的两句:“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有西施”。本意是指在情人的眼中,对方都如同西施一样美丽。

  不过,这句话却是出自一个与爱情完全无关的故事。

  相传在春秋时期,当时一名居住在越国都城外的樵夫秦仁,机缘巧合地在路上遇到三名正在逃亡的女子。

  三...

仇人见面 分外眼红;恩人相见 分外眼青

  足球新闻常会以一句“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来形容位处同一城市的两支球队的对赛。“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这句俗语,是指一对仇敌相遇时出现近乎失控的情绪状态。

  所谓的“眼红”就是二人都被对方激怒而呈现出来的激动样子,因为人类情绪激动的时候,全身血液运行加快,有可能使眼睛的微丝血管膨胀,令眼白出现红血丝,因而有“眼红”情况。因此,有人便以这个生理反应来形容仇人相见的瞬间,意指当敌对的双方彼此相逢时,格外怒不可遏。 

  这一句特别多用来形容同一地方的两支球...

食猫面 识貌面

  形容打工仔被老板无故责骂,会说“食猫面”,它的由来是?

  “食猫面”这句广东话俗语意思是被骂、捱批评,是由“识貌面”演变过来的。“貌面”即是脸色嘴脸,而让人“识貌面”本是指板起脸孔给人看,展露不悦的脸色让对方知道自己有所不满。由于有见骂人者的面色一般都不太好看,因此后来就有人就以“识貌面”去形容被狠狠批评的情境,久而久之人们就以“识貌面”的谐音“食猫面...

不能见光的猫腻

  在广东俗语当中,不少会用上“猫”字,例如“出猫”、“食猫面”、“食死猫”等,原来在北京也有俗语与猫有关的,这就是老北京话中的“猫腻”。

  “猫腻”是老北京话,形容偷偷摸摸、不见得光的黑箱操作,也可指是一件事情中的阴谋,就是不能让人知道的事。

  对于“猫腻”一词的由来,在北京城内有一个说法,说这个俗语是来自京城西南面的牛街。牛街是北京市内回民聚居之地,“猫腻”一开始写作“吗儿逆”或“码儿妮”,而这两个词源自波斯语“Ma‘nee””,...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