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 《超越》:中国短道速滑人的冰雪人生

编辑︰言嘉庸

  2022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聚焦中国短道速滑专业队的电视剧《超越》,早前在央视和各大网络平台播出,为冬奥预热,赢得不俗口碑,目前在影视评分网站豆瓣网获得8.2分(满分10分)的高分,超过7成观众给出4星及以上的评价。内容虽然没有用知名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故事作为原型,但剧集以中国短道速滑的老中青三代人的故事串连,讲出了传承的希望,感动万千观众。

  紧贴“当代中国”冬奥专页:一文看清|不能错过的2022北京冬奥焦点

在影视剧领域,以短道速滑为表现对象的作品相对少见。《超越》主创团队聘请了专业的国家级教练员、运动员作为顾问和滑冰指导,提前对演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冰上训练,所有主演均能自主完成初级的短道速滑冰上和陆地技术动作。(图片来源:《超越》官方剧照)

  提到短道速滑中国队,不少人首先会想到武大靖、王濛、杨扬、李琰等名气十足的世界冠军,惟电视剧《超越》塑造的角色,并没有用观众熟悉的明星运动员作为原型,也没有打造成任何人的传记影片。

  没有“英雄人物”和“传奇故事”的加持,这部原创剧集究竟是靠什么打动观众、获得广泛好评?

超越和传承:短道速滑在中国的“前世今生”

  《超越》以一种跨时空的交叉叙事手法,描摹过去30年中国老中青三代短道速滑人的命运轨迹。剧集背景聚焦在不同的两个时代, 其中一条故事线是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短道速滑刚刚起步,第一代教练员吴庆红(马丽 饰)四处选才,建立短道速滑队培育年轻的运动员。

《超越》中的吴庆红是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队总教练,她是第一批接触短道速滑的选手,在生活上像母亲般的疼爱队员,训练时又像严父一样鞭策大家。(图片来源:《超越》官方剧照)

  另一条故事线以2015年北京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成功为背景,为响应国家“南冰北展”战略,前国家短道速滑队队员郑凯新(沙溢 饰)创办青岛短道速滑队,开始挖掘冰雪运动新人。

  双时空交替的讲述方式虽不算特别新颖,但《超越》胜在主题清晰、节奏流畅,且相互勾连。在旧时空中,青年郑凯新(刘奕铁 饰)是吴庆红培养的第二代短道速滑人,他与青年陈敬业(高至霆 饰)分别代表了天赋型选手和努力型选手,拥有不同的运动生涯轨道和人生际遇,但二人退役后均选择了当教练,用余生继续为短道速滑付出。

  延伸阅读:北京冬奥|冬奥摘4金 王濛为何3次被逐出国家队?

郑凯新(右)、陈敬业(左)是剧集《超越》中塑造的第二代中国短道速滑人。他们在青年时期情同兄弟,一起训练一起追梦,但都有各自的遗憾。(图片来源:《超越》官方剧照)

  新时空则主要展现短道速滑女队的成长,剧中郑凯新的徒弟陈冕(李庚希 饰),正是老队友陈敬业(胡军 饰)的女儿。惟陈敬业认定陈冕不适合“女承父业”,反而倾注心血于天赋型选手向北(陈美伊 饰)身上。在机遇与努力的加持下,陈冕、向北等新一代女运动员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进入国家队成为主力队员,出征冬奥赛场。

  两个时空的相互穿插,《超越》既讲述了师徒传承的故事,也将短道速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逐渐交代清晰明朗。时空交错产生的鲜明对比,让观众更加直观了解短道速滑在中国的“前世今生”,也让观众提前感受到冬奥会的氛围。

剧集《超越》通过1989年运动员喝冲泡奶粉与2014年队员喝樽装牛奶的对比,让观众对时代发展与进步一目了然。新一代运动员不仅有营养餐保障,在训练装备、器材乃至管理体系上都已全面提升。(图片来源:《超越》官方剧照)

  延伸阅读:北京冬奥|摘中国冬奥第一金 “速滑女神”杨扬

超越和牺牲:短道速滑成为“王牌之师”的背后

  短道速滑队被看作是中国冬奥军团的“王牌之师”,截至2018年平昌冬奥会,历届获得的13枚金牌中,有10枚金牌来自短道速滑。但实际上,在技术经验不足、物质条件有限的80年代,中国短道速滑起步艰难,很多教练与运动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克服种种困难去实现短道速滑项目从零到有的跨越。

短道速滑是一项刺激与危险并存的运动。剧中的江宏(朱嘉琦 饰)这个角色,不幸被队友冰刀划伤后被迫结束职业生涯,他的身上有很多因伤退役的运动员的缩影。(图片来源:《超越》官方剧照)

  剧中,吴庆红是开拓者;郑凯新、陈敬业、江宏等上一代运动员是先行者,他们带着遗憾或伤痛退役,其故事蕴含了上一代运动员对中国短道速滑事业的奉献与牺牲,以及为下一代人的超越铺就道路。

  新一代运动员是继承者也是超越者,他们在教练的悉心指导下,继续挑战体能极限,克服精神焦虑,成为世界级运动员为国争光,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剧集《超越》呈现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短道速滑人前赴后继、超越自我的奋斗模样。(图片来源:《超越》官方剧照)

  正如《超越》总编剧李嘉所言,“牺牲”这个主题伴随着整个短道速滑故事,“中国冰雪运动不是一上来就世界最强,而是通过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实现的,更希望大家能通过这部剧,看到光环背后的人。”

  这也是《超越》为何没有选择明星运动员作为原型的原因,主创团队更关注整个竞技体育中大多数没能走到巅峰的普通人。竞技运动必然有名次和胜负,是十分残酷的优胜劣汰。冠军总是少数,但一个冠军身后,有无数无名的幕后英雄在支撑,而《超越》通过刻画师徒情、亲情和友情,呈现出整个中国短道速滑事业的群像。

《超越》每一集结尾都有对短道速滑相关人士的真实采访,通过他们的亲身讲述更为生动地向观众展现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兴起至今30多年的发展历程。(图片来源:《超越》影片截图)

  剧集在每一集末尾还加入数分钟访谈录,让现实中超过40位短道速滑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亲自讲述他们的冰雪人生,分享那些因为伤痛、心理等原因而无法坚持的辛酸,以及不为人知的往事。这些真实的采访片段与剧情相互呼应,成为《超越》另一大亮点,加深了观众对短道速滑运动的理解,也能了解更多运动员不同的人生轨迹和价值选择。

  延伸阅读:北京冬奥|从女队陪练到冲刺之王 90后武大靖不懈追梦

  延伸阅读:北京冬奥|港队短道速滑朱定文 克服伤患圆梦闯奥运

《长津湖之水门桥》 极致还原抗美援朝战场

张艺谋《狙击手》以战术胜战力 口碑不输长津湖

《突如其来的假期》:单身女子的生活手记

B站美食纪录片集合:游遍大江南北 吃尽一日4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