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看中国长征 震慑世界的25000里征途

编辑︰黄皓颐

  上世纪30年代,一个年轻的政党带领一支年轻的军队,完成了一次无与伦比的远征,这就是2万5千里长征。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张维为看长征精神触动人心 两美国记者写书记录见闻

  毛主席还说“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真正伟大的东西一定是超越国界的。有两位美国人也被长征精神所震撼,一位是美国著名的记者埃德加. 斯诺(Edgar Snow)。他在1937年出版了一本轰动世界的著作《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又翻译成《西行漫记》,向外部世界第一次描绘了参加过长征的中国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的群像,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共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

1936年7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左)是第一批外国记者前往中国陕北延安采访,他并跟参加长征的毛泽东(右)见面倾谈。之后在1937年出版《红星照耀下的中国》(翻译为《西行漫记》),以平实笔触写出所见所闻,并向全世界第一次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网上图片)

  他当时描绘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实际上这是他的遗愿。

  47年后,也就是1984年,他这个遗愿被另外一位美国人完成了;他就是美国著名作家、记者、《纽约时报》前副总编辑哈里森.索尔兹伯里(Harrison Salisbury)。

  那一年,他以70多岁高龄重走了长征路。1985年出版了一本享誉全球的力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时洛阳纸贵。之后1987年,他又来到中国访问,想再写一本中国新的长征(《长征新记》)。这样一本著作,也就是介绍中国当时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新的长征。

  延伸阅读:张维为看中国领导人的战略思维

张维为看中国长征 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我当时有幸以翻译兼助手的身份,与他几乎朝夕相处近2个月时间。我们采访了很多人,包括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也走访了国内很多地方。我和他也结下了一段难忘的友谊,直至他1993年去世。

  我们对一些问题的观点不完全相同,但他对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的一往深情,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当时这样描述长征,他说,对于那些从未阅读过中国工农红军壮丽史诗的人们,你们将从这本书开始知道,这是“人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的事迹。”你们就可以明白,这些红军将士所做出的牺牲有多么重大。

  1934年10月,8万6千名男女从江西出发,一年后的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这支红军第一方面军抵达陕北时,只剩下大约6千人,也就是说幸存者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1934年中央红军出发长征时,先要经过江西赣州于都县的于都河,然后踏上漫长的征途。图是2009年为纪念中央红军出发长征75周年所建的纪念园,在园子入口处设有主题雕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934年,由于李德、博古坚持教条主义,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于1934年10月实行战略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不久红军又经历了成立以来最大损失的湘江战役,红34师几乎全军覆没,这也宣告了李德、博古的教条主义路线走向终结,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遵义会议提供了契机。

延伸阅读:张维为论中国治国理念:从人民整体利益出发

  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主席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四之一)

  (转载自《这就是中国第54集》,标题和内文经编辑整理)

张维为看中国长征 预示中国崛起改变世界未来

张维为看中国长征 中国革命史的悲壮篇章

张维为从中国抗疫成功 见证战略思维的远见

张维为看邓小平的战略思维

相关标签

张维为:俄罗斯虽被西方孤立 但西方被非西方世界孤立了

中国崛起|张维为忆邓小平谈中国发展经验 按国家情况制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