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现代中医尊祟的三国神医

撰文︰罗伦斯将军

  在几千年的中国文明长河中,中医药以其博大精深、兼容并蓄,逐渐成为中华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

“坐堂医生”张仲景

  说起中医,就不得不提张仲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中医历史上拥有重要作用,现代的中医药学不可不学的一本书。

  东汉末期的瘟疫,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瘟疫加上战乱、饥荒和各种天灾,人口减少数千万。在三国年间的大瘟疫中,诞生了许多名医,他们抗击瘟疫,挽救了众多生命,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理论和治疗方剂。东汉末年名医辈出,最有名的当数张仲景、华佗和董奉。

  张仲景,东汉南阳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被称之为中国的“希波克拉底”。相传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张仲景从小嗜好医学,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在长沙任太守期间,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在料理政事之余,还在大堂上坐堂行医,为百姓施医诊病,挽救了许多生命。

清代名医柯琴在张仲景的伤寒之学上潜心钻研,并撰著《伤寒来苏集》,可见张仲景的研究对推动后世医学发展影响深远。

  为纪念张仲景,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舖或店里给人看病的医生统称为“坐堂医生”。后来,张仲景辞去长沙太守职位,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认真总结前人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广泛收集民间验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这部不朽的医学巨著,并为中医方剂学提供了发展的依据。不少药方都是从它发展变化而来,对于推动后世医学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现在南阳宛城有医圣祠与医圣山,医圣祠前,参差排列着的石碑,体现着先贤生前身后的荣耀。

图为河南省南阳市“医圣”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医圣祠。

  延伸阅读饺子原是古代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药?

“外科鼻祖”华佗

  同属东汉时期的名医华佗是世界上外科的“开山鼻祖”。华佗一生深入民间行医,足迹遍布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精于内外科、妇科、儿科医术,创造了麻沸散临床麻醉药,发现了用青嫩茵陈蒿草治疗黄疸病的疗法及用青蒿素治疗虐疾的方法。

  本栏之前曾走访过位于许昌北村落的华佗墓

“杏林春暖”董奉

  另一位三国神医董奉,自小学医,秉承“悬壶济世”的宗旨,为民救死扶伤,在抗击瘟疫中不辞辛劳,救治了大量的病人。

  在河南信阳爆发瘟疫中,他采用杏干与“神仙茶”同泡的杏干茶治疗,不出一旬,疫情平息。

  为了积蓄药物,董奉对前来治病的人,分毛不收,只要求病患者栽种杏树。病情轻微的人种植一棵,病重的人则种植五棵。不几年就形成了很大一片杏林。谁来摘杏,就用粮食换,他把粮食都赈济给灾民。因为董奉医德高尚,后人便称颂中医为“杏林”,称德高望重的名医为“杏林春暖”和“誉满杏林”。

后人为纪念董奉竖立雕像。

 (作者三国历史文化深度游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depthtourhttps://travelbyod.blogspot.com) 

岳阳名楼

一代才女蔡文姬

抗疫古今

被神化的甘兴霸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