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碳减排引伸碳汇交易 中国农业要趋利避害

编辑︰黄皓颐

  当我们这100年进入工业化阶段后,大家看到工业社会形成的,是将工业的产业集群和城市带的扩张结合在一起。它制造的主要是碳排放,客观上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譬如微细悬浮粒子(PM 2.5)造成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和影响很大。这些逼切的问题掩盖了,农业社会随着气候暖化而不断向西向北的推移。

温铁军:中国农业生产连增 或因气候暖化平地降雨量充沛

中国农业出现10多年生产连增的大丰收情况,有别农业生产的周期性。温铁军估计,这或因全球气候暖化导致等降水线北移至西部北部,这些地区以平地居多,配合充足雨水,因而大规模生产粮食,提供大量米食主粮给市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们这些年以农业作为主粮,能够出现多少年生产连增,这跟我们以往的农业常识完全不一样。

  我们过去的常识是,农业尤其是粮食,是有周期性的,三年小周期、五年大周期、两丰一欠或者两丰两平一欠,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粮食的增产。但是,现在会出现10几年连增,这跟我们过往的农业常识是不一样的。

  原因有多种说法,我觉得可以纳入考虑的是,气候暖化带来400毫米等降水线,即是向北推移了一个多纬度,也就是100多公里。这100多公里主要是平原,中国西部北部的平地比较多,那些平地只要降雨量足够,是很适合大规模地种植,生产粮食。

  大家如果坐飞机到内蒙古东部、甘肃和陕西北部、宁夏一带,可以看到很多地方是使用大农场的方式进行粮食生产。对中国来说,气候暖化对于农业社会或者生产主粮,可能有某种正面作用;但这件事很少会引起讨论。因为我们一概都纳入碳排放的气候暖化讨论之中。

  延伸阅读:温铁军看全球应付气候危机 实现减排或影响稻米生产

温铁军:碳汇交易影响深远 关注甲烷减排的发展

图摄于2021年6月的甘肃张掖五个墩村的种植粟米田,农民正利用现代化机械包括粟米收割机和无人喷农药机等,有效率地加快粟米生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大家知道农业占的比重是非常高,这也包括煤炭开采、石油开采等等,但它们的比重不像农业那么高。当中国承诺了甲烷减排这个责任后,我们在农业领域应该作出什么调整?如何能够趋利避害?这是我们必须讨论的重要问题,并不能简单地看它是利还是害,而是要采取各种措施来趋利避害。

  世界形成共识的碳减排,客观上为西方进入金融资本控制的经济阶段提供了新空间,那就是所谓“碳汇交易”(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气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它是指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这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有需要的发达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 

  延伸阅读:温铁军:美国金融危机扩大 中国预早做好防控准备

  以碳汇交易引伸出来的金融衍生品,正在开疆拓土,也是说假如甲烷也被纳入好像碳减排一样的金融资本运作的时候,便又是一个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领域。因为我们知道美国一旦发生金融危机,量化宽松,大量制造的货币就会流向大宗农产品,特别是世界上商品化率最高的小麦、粟米等等。(三之二)

  (转载自《温言铁语》,标题和内文经编辑整理)

 

温铁军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下滑源于全球过剩

温铁军:提防金融资本危机加剧稻米金融化

温铁军看全球应付气候危机 实现减排或影响稻米生产

温铁军:防范金融危机 人民币国际化不宜操之过急

温铁军从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