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论中国治国理念:关注民情国情 完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编辑︰黄皓颐

   我们回到前面提出的改革能力比较的问题。西方民主模式把重点放在形式和程序上,好像只要有了正确的形式和程序,一个国家就可以万事大吉、一劳永逸,结果西方民主模式日益显得教条和僵化。

张维为:西方难审视制度弊端 中国探索民情不断改革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就由相应省级人民代表大会间接选举产生。他们都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在经济、政治及其他社会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天西方民主制度很难进行改革,不仅是因为西方国家没有整体利益党,而且他们没有政道思维的传统,难以从更大、更高的目标出发来审视自己制度存在的各种弊端,导致各项改革很难推进。

  与此对比,中国始终把重点放在目标和结果上、放在政道上,所以可以大胆探索符合民情国情的民主形式和程序,并通过改革使之不断完善。这条道路可以说是愈走愈宽广。

  今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这个问题的决定,展示了中国人的政道和政体观。

  在政道层面,这个「决定」明确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为了从制度上保证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和国家统一。

  延伸阅读:张维为论中国治国理念:政局稳定 人民团结 生产力持续

张维为:中国实现良政善治 改革能力比西方优胜

张维为表示,“国家治理能力”对很多人来说,感觉很遥远。他们认为只有领导人和官员才会特别关注,但其实它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例如出生后会面对公共医疗、健康方面。这是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秩序,跟社会治安管理能力关系密切;都是国家治理能力的范畴。图为北京一家中医院内,民众在柜檯前排队取药。(图片来源:AP)

  我们要在政体层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然后这个「决定」在政体层面高度肯定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其中任何一个拿出来,都是一系列经得起国际比较的精彩中国故事,在充分肯定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基础上。「决定」又明确提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完善什么,而且制定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间表。

  总之,从历史比较来看,中国政治思想注重把政道先搞清楚,然后从政道出发来探索政体,这是一种伟大的智慧。

  以民主为例,西方把民主几乎等同于程式民主,即所谓多党制加普选制,而中国则更关注实质民主。关注民主所要服务的目的,即实现良政善治,并从这种政道的追求出发,不断探索符合自己民情国情的具体的制度安排。这种中国人的政治智慧,不仅使我们获得了明显高于西方的改革能力,也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

  延伸阅读:张维为看中国崛起 悠久历史传承的治国理念

张维为:社会失政道智慧 变成“乱、谎、忧”

张维为指出,读书属于教育事宜,跟社会治安管理相关,也是反映国家治理能力。图为2021年6月7日中国超过 1,000 万高中生参加为期两天的年度高考。(图片来源:AP)

  世界上不少地方有一个习惯,每年年末要评选出一个字来概括过去一年的状况。台湾地区在2019年代表字的评选结果,是“乱”字拔得头筹,第二名是撒谎的“谎”,第三名是忧虑的“忧”。“乱”字的推荐人士之一是著名电影导演李安,他谈到选“乱”字,很明显台湾到处绷得很紧,他希望大家汲取教训,最终有一年可以做到“和”这个字,和谐的和。

  从今天政道的话题,我们可以这样说,当一个社会失去了政道的智慧,只会在政体里面打转的时候,这个社会可能也就失去了对“人间正道”的整体把握,结果往往就是“乱、谎、忧”三个字。

  今天世界上不单是台湾地区,而且美国、英国的西方大国情况,其实也差不多。(三之三)

  (转载自《这就是中国》第52期,标题和内文经编辑整理)

张维为看亚洲价值观 人民国家福祉比民主重要

张维为看亚洲价值观 劳动勤奋是成功基石

张维为论中国治国理念:政局稳定 人民团结 生产力持续

张维为论中国治国理念:从人民整体利益出发

张维为:俄罗斯虽被西方孤立 但西方被非西方世界孤立了

张维为:历史证明邓小平“领导集体”论对中国的影响力

中国崛起|张维为忆邓小平谈中国发展经验 按国家情况制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