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素食技藝「功德林」 以「葷菜」出名的素食館?

編輯︰聞華
撰文︰星落

     素食餐廳出現「大魚大肉」,是怎樣一回事?原來這是唐代已經有的「以素托葷」製作技藝,即用素食食材仿製葷腥菜餚,這樣的技藝更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創辦於上海的「功德林」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功德林:源於寺廟的素食製作技藝

      功德林素食製作技藝起源於寺廟。清末時期,民間逐漸興起廟宇素食,杭州城隍山常寂寺講經法師維均法師的徒弟趙雲韶以「弘揚佛法,提倡素食,解殺放生」為宗旨,於1922年在上海開設當地第一間素菜館,命名為「功德林蔬食處」,取佛經「積功德成林,普及大地」之意。

上海功德林1922年
功德林創辦於1922年,當時叫做「功德林蔬食處」。(網上圖片)

      功德林將寺廟素菜、宮廷素菜及民間流傳的素菜完美結合起來,以豆腐、菌菇、蔬菜等為食材,運用「素食葷燒」的烹飪技巧,製作出形態逼真的魚、肉菜餚,如八寶全鴨、黃油蟹粉、香鹵嫩雞、鯽魚冬筍等等,很快就得到了食客的喜愛,在上海名氣日隆,顧客盈門。

上海功德林菜式
功德林以「素食葷燒」為特色,幾乎可以以假亂真,製作技藝傳承百年,圖為用素食原料製作的糖醋黃魚和黃油蟹粉。(網上圖片)

      抗日戰爭前後,功德林以辦佛事素齋和淮揚風味素菜為特色,成為上海規模最大的素菜館,名聞遐邇。據說宋慶齡、魯迅、豐子愷等政界人士、文化學者以及社會賢達都經常光顧。

功德林的「葷菜」是怎樣做出來的?

      刀功和燒技是功德林素食製作技藝的核心之一。廚師根據葷菜的外型特徵,利用精細刀工雕刻、手工塑形,仿製出美觀神似的「葷」菜,並運用蒸、炒、烤、溜、爆、燒等與葷菜相同的烹調方法,掌握火候,配合各種調味,做出來的素食菜餚不但極似葷菜,連口感、味道亦以假亂真。

上海功德林餐廳
功德林於1930年代搬遷到一座三層小樓中,就是現在的上海功德林總店,在「老上海」心目中有特殊地位。(網上圖片)

      功德林的素食菜餚花色繁多,多次獲評為中華名素食、中華名小吃、中國名菜、中國名點等認證。2008年,功德林以其厚重的文化歷史積澱、獨特的素食絕技以及創新的素食文化特色,獲國務院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2年,剛好是功德林創立一百周年,下一篇,我們來看看這間古老的素食館,在這100年來是怎樣創新與傳承。

      延伸閱讀:住家菜裏的非遺 這些豆腐有甚麼特別?

王星記扇

改革開放|從公有制、承包責任制到市場化 杭州非遺王星記扇廠浴火重生

1:40

科技遇上非遺 「活」起來的豫園燈會

從寺廟到現代工廠 「功德林」素食的非遺傳承路

從打破外國壟斷到轉型重生 百年火柴廠的非遺傳承路

住家菜裏的非遺 這些豆腐有甚麼特別之處?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