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返鄉 兩岸破冰台灣開放探親

撰文︰華思齊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鄕愁》余光中

  國共內戰結束,數十萬人隨國民黨退守台灣,以為捱過幾年便可回家,誰知當日一別,竟是千山萬水。改革開放後,台灣老兵姜思章在1982年以探親為名,取道香港,經廣州、上海到達寧波,乘船回到闊別30載的故鄉舟山。

  儘管1979年內地改革開放,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倡兩岸三通,但當時海峽兩岸關係仍未解凍。姜思章從台灣回鄉這件事,哄動舟山。方圓幾十里的人,一聽到有人從台灣回來,紛紛跑到姜家去,希望問出兒子、丈夫及兄弟的下落。「我帶了上百個人的家書、訊息回來(台灣),透過朋友、同鄉會,一個一個問。」來自故鄉的家書,讓分開的家庭重新連繫,讓失落的心重燃溫暖。

  收到家書的人都渴望回鄉,姜思章成為爭取老兵回家的發起人之一。當時台灣尚未解除戒嚴,上街集會、遊行有被捕的可能,為免牽連家人,姜思章甚至跟太太假離婚。多年後他接受訪問,被問到挑戰權威的決心何來,白髮蒼蒼的老人低頭一笑:「我不知道,只是認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可以回去了,我只是希望這些鄉親也能回去。」

1987年大批台灣老兵走上街頭,穿上寫著訴求的上衣,並高舉「白髮娘,盼兒歸,紅妝守空幃」等等的標語,爭取回家探親。(網上圖片)
1987年大批台灣老兵走上街頭,穿上寫著訴求的上衣,並高舉「白髮娘,盼兒歸,紅妝守空幃」等等的標語,爭取回家探親。(圖片來源: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

  1987年,爭取老兵返鄉運動進入白熱化階段。大批老兵走上街頭,要求政府讓他們回大陸探親。母親節當日,上萬老兵以「母親節遙祝母親」的名義在台北舉行集會,甚至與維持治安的人員發生衝撞,造成社會極大震動,促使政府在同年10月15日宣布允許民眾往大陸探親。

  從此兩岸之間,不再有越不過的海峽,解不開的鄉愁。

  由開放探親到官方會談、小三通到大三通,80年代老兵返鄉運動,打破兩岸冷戰30餘年的僵局,以血濃於水的親情,為改革開放後兩岸的交流,築起無法割捨的堅固里程。

台灣在1987年7月宣布解除戒嚴,同年12月開放民眾赴內地探親。圖為返鄉老兵在機場整理行裝的情況。(網上圖片)
台灣在1987年7月宣布解除戒嚴,同年12月開放民眾赴內地探親。圖為返鄉老兵在機場整理行裝的情況。(網上圖片)
1987年底,86歲沙先生(左一)與失散38年的弟弟(右一)在北京機場重逢,悲喜交集。(網上圖片)
1987年底,86歲沙先生(左一)與失散38年的弟弟(右一)在北京機場重逢,悲喜交集。(網上圖片)
1:48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這是一張非常有名的照片,拍攝年份是1979年。據說相中男孩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個喝可口可樂的平民。有指他手上的可口可樂是攝影師James Andanson偷偷帶進中國,然後在長城送給男孩,好讓他能拍照。

改革開放|第一家外資企業 可口可樂進軍中國

街頭廣告是歷史快拍,利用簡潔圖像、直接標語,呈現最真實的社會面貌。

改革開放街頭廣告變化 喚起對美好生活想像

由兩岸三通 重溫台灣老兵回鄉歷史

2:39
中國申請加入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簡稱GATT,即世貿前身),竟然由1986年開始,談到2001年,足足15年,究竟箇中理由是什麼?

中國入世|訪美談判 竟為朱鎔基迎來黑暗一天?

最新文章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東風五號」全程飛行試驗成功

1980年5月18日

中國第一代洲際彈道導彈「東風五號」全程飛行試驗成功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珠海

改革開放|一窮二白到GDP破4000億 珠海如何從小漁村變大都市?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30

總體國家安全觀10周年 一文認識「國家安全」

2:06

垃圾徵費|4‧22齊「走塑」 禁膠餐具外賣點算?網購棉花棒會否犯法?

1:48

極地科考船人性化設計 「雪龍2」Wi-Fi全覆蓋 菜式不重複

2:49
我們的故宮-榫卯

我們的故宮|榫卯和斗拱的關係密不可分?

2:50

香港最後私營屋邨 大坑西邨重建清拆 財爺亦是舊街坊

1:58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是甚麼?一文看清重點成果

1:54

一帶一路科普篇|如何以「中國方案」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敦煌保育80年|「敦煌癡人」常書鴻 放棄留法回大漠 「為它死也值!」

香港大學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顧香港大學是為中國而建立

編輯之選

「中國何以為中國」?從政治文明的角度解讀

俄羅斯、西方國家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俄羅斯雖被西方孤立 但西方被非西方世界孤立了

1980年5月18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東風五號」全程飛行試驗成功

中國第一代洲際彈道導彈「東風五號」全程飛行試驗成功

以銅為鏡;以古為鏡;以人為鏡

  這名句想必大家都有印象,出自劉昫《舊唐書 · 魏徵列傳》「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意思是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身上的衣衫帽子;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歷代的興衰更替;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得失對錯。

  這是以直言敢諫著稱的唐朝名臣魏徵去世之後,唐太宗李世民對眾臣所說的感慨之言。

  李世民在位時廣開言路、虛心納諫,魏徵曾上疏數十,直陳其過,因此深得深得李世民重用。

  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病逝,唐太宗很難過,流着眼淚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

4個龍

     2024年是龍年,除了年份之外,原來月份、日期、時間都可以生肖來排序。那麼龍月、龍日是怎樣來定義?龍年、龍月、龍日、龍時這樣「四龍合一」的日子,今年會出現幾次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