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最罕見的冬至?

編輯︰聞華

  每年12月,各地不同的冬至慶祝活動,受到中國新聞媒體關注。在很多人的印象裏,冬至應該在每年12月22日,但原來這個日期並不固定,可能提前或延後一天。中國新聞媒體統計了從1841年至2100年間260個冬至的日期,發現12月22日最常見,而12月23日「最稀有」,僅有17次,自1951年後再沒有過。

中國新聞關注:冬至為何會提前、滯後?

  據統計,從1841年至2100年的這260年間,冬至日期共有12月21日、12月22日、12月23日這三種情況,出現的次數分別是75次、168次和17次。

  2020年的冬至就是12月21日,而上一次在12月23日的冬至還要追溯到1951年,果然十分「罕見」,無怪大多數人都將冬至默認為是12月22日。

  中國新聞傳媒引述天問專家指,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每前進15°為一個節氣,在陽曆中的時間段平均為15.25天。

  對於同一個節氣,每年會比前一年滯後5小時或6小時,遇到閏年則可能提前24小時,因此同一個節氣可能出現3個不同的日期。

當代中國-數字中國-冬至日期
中國各地慶祝冬至的節俗不同,北方地區習慣在這一天吃餃子,南方人可能會吃湯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相關標籤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

務得事實 每求真是也

  如果有人做事態度認真,又有求真的精神,我們會讚美這人做事「實事求是」,是一位能幹可靠的人。

  在古聖言上,有一句更文雅的語句來形容,就是「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出自班固《漢書 · 景十三王傳》,由顏師古作注而得出這優美的釋文。這句話意思就是務必尋求事實的真相,常常有求真的精神。

  這句話語原本出自《漢書 · 景十三王傳 · 河間獻王劉德》,劉德是西漢景帝第三子,被封為河間王。劉德修學好...

1:59

32.5歲|中國最年輕城市是哪個?

2500個居民|中國人口最少城市

當代中國-深圳創業密度全國第一

200萬家企業|中國老闆最密集的城市

當代中國-中國經濟-重慶人口

3100萬居民|中國人口最多城市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冬至大過年

趣談中國文化|冬至為何「大過年」?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傳統節日年輕化中國文化融入潮流消費

傳統節日年輕化 中國文化融入潮流消費

12月23日|最罕見的冬至?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24節氣傳承

二十四節氣承載中國文化 活化傳承不容忽視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冬至-香港_x1.jpg

冬至飲食中國文化:杭州人吃年糕 寧夏人吃「頭腦」?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