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登楊浦大橋 浦東改革開放起點

撰文︰華思齊

  1993年底,一個寒風細雨的日子,上海刮着大風,氣溫跌至零度。年屆90歲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惡劣天氣下堅持下車,頂着帽子、套着大衣,登上由中國造橋工人一手一腳打造的「楊浦大橋」,在兩個女兒攙扶下走了2、30米。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 晚年最關心上海

  站在鄧小平身旁的上海黃浦江大橋工程建設總指揮朱志豪告訴他,這座是當今世上最大的斜拉橋,鄧小平高興地握着他的手說:「感謝上海的工程技術幹部,感謝上海的造橋職工,向他們問好。」鄧小平的笑容,對他感受至深。

  對上一年,鄧小平參觀上海南浦大橋時,曾經問他:「這座橋是不是世界上最大?」可惜他只能告訴鄧小平,那座橋在全球排第3。一年多後,他終於能自豪地向鄧小平介紹,中國人造出世界最大斜拉橋。

鄧小平到過南浦大橋不下一次,早於1992年2月,他已到過還是工地的楊浦大橋視察,觀看大橋設計模型。(網上圖片)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到過楊浦大橋不下一次,早於1992年2月,他已到過還是工地的楊浦大橋視察,觀看大橋設計模型。(網上圖片)

  鄧小平晚年最關心的地方,就是上海。他曾經說過,1980年改革開放時,後悔沒把上海列入經濟特區。80年代末,4個經濟特區略見成績,鄧小平把目光重投上海。由1988年開始,他連續7年在上海過年,見證浦東蛻變;對於上海的潛力和發展,他一清二楚。

  1990年,國務院宣布開發浦東,深化改革開放,上海發展一日千里。浦東因應國內外經濟環境,推出「三個先行」發展策略,以金融貿易、基礎設施和高新產業先行。鄧小平說過,「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受惠國策,浦東無論在城市基建、產業或資本引進,積極探索新模式,體現高效市場機制。

把握改革開放機遇 鄧小平籲「抓住20世紀的尾巴」

楊浦大橋於1991年5月動工,大橋採用雙塔雙索面疊合樑斜拉橋結構,主塔高200米,呈鑽形,全長8354米,跨越江面602米,這個主跨度於1993年建成時為世界同類型橋梁之最。(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楊浦大橋於1991年5月動工,大橋採用雙塔雙索面疊合樑斜拉橋結構,主塔高200米,呈鑽形,全長8,354米,跨越江面602米,這個主跨度於1993年建成時為世界同類型橋梁之最。當年鄧小平到訪,更親筆題寫了「楊浦大橋」四字。(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楊浦大橋建成那一年,是鄧小平最後一次到上海,也是他留在上海最長時間一次,由1993年12月一直待至1994年2月才離開。除了參觀楊浦大橋,他還到過浦東新區雄姿、羅山、龍陽兩立交橋,並在新錦江大酒店頂樓看夜景,留下「喜看今日路,勝讀百年書」的評價,呼籲上海人把握改革開放機會,「抓住20世紀的尾巴,這是上海的最後一次機遇」。

  28年前4月,楊浦大橋合龍完工,成為南浦大橋之外、連接市中心的重要橋樑,拉近了浦東浦西,打通上海交通和經濟動脈,成開發浦東的起步點。改革開放後,由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保稅區到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浦東開發30年,由小漁村蛻變國際都會,財政總收入由11億人民幣急增逾300倍,達到超過4,000億,應驗了鄧小平的話:「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

  延伸閱讀:中央加強戰略部署 打造浦東成中國經濟新龍頭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從《末代皇帝溥儀》看改革開放的中國新面貌

從《末代皇帝溥儀》看中國改革開放的新面貌

乒乓外交50周年 中美關係新一頁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發射亞洲一號衛星中國航天科技走向國際

成功發射亞洲一號衛星 中國航天科技走向國際

由周恩來逝世到「四五運動」

最新文章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東風五號」全程飛行試驗成功

1980年5月18日

中國第一代洲際彈道導彈「東風五號」全程飛行試驗成功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珠海

改革開放|一窮二白到GDP破4000億 珠海如何從小漁村變大都市?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30

總體國家安全觀10周年 一文認識「國家安全」

2:06

垃圾徵費|4‧22齊「走塑」 禁膠餐具外賣點算?網購棉花棒會否犯法?

1:48

極地科考船人性化設計 「雪龍2」Wi-Fi全覆蓋 菜式不重複

2:49
我們的故宮-榫卯

我們的故宮|榫卯和斗拱的關係密不可分?

2:50

香港最後私營屋邨 大坑西邨重建清拆 財爺亦是舊街坊

1:58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是甚麼?一文看清重點成果

1:54

一帶一路科普篇|如何以「中國方案」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敦煌保育80年|「敦煌癡人」常書鴻 放棄留法回大漠 「為它死也值!」

香港大學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顧香港大學是為中國而建立

編輯之選

「中國何以為中國」?從政治文明的角度解讀

俄羅斯、西方國家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俄羅斯雖被西方孤立 但西方被非西方世界孤立了

1980年5月18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東風五號」全程飛行試驗成功

中國第一代洲際彈道導彈「東風五號」全程飛行試驗成功

以銅為鏡;以古為鏡;以人為鏡

  這名句想必大家都有印象,出自劉昫《舊唐書 · 魏徵列傳》「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意思是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身上的衣衫帽子;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歷代的興衰更替;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得失對錯。

  這是以直言敢諫著稱的唐朝名臣魏徵去世之後,唐太宗李世民對眾臣所說的感慨之言。

  李世民在位時廣開言路、虛心納諫,魏徵曾上疏數十,直陳其過,因此深得深得李世民重用。

  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病逝,唐太宗很難過,流着眼淚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

4個龍

     2024年是龍年,除了年份之外,原來月份、日期、時間都可以生肖來排序。那麼龍月、龍日是怎樣來定義?龍年、龍月、龍日、龍時這樣「四龍合一」的日子,今年會出現幾次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