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燃料变身贡品?神奇「非遗」麦秆剪贴

编辑︰闻华

     画画一定要用笔和顏料?手艺人们用小麦的秸秆都能做成一幅画,甚至在古代曾经被当做贡品,这就是国家级非遗「麦秆剪贴」。

     这项非遗技艺比较小众,传承并不容易,有传人将麦秆剪贴与其他传统技艺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令更多人了解这门古老的艺术。

 

20道工序 麦秆剪贴工艺复杂

     小麦的秸秆曾是民间常用的燃料和肥料,随处可见,用途众多,在匠人手中更变成精美艺术品,这就是「麦秆剪贴」技艺。

麦秆剪贴原料麦秆
麦秆就是麦子的茎部,用途丰富,一些色泽光亮的麦秆,適合用来制作麦秆剪贴画和编织工艺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麦秆剪贴始於隋唐时期,盛行於明清,原材料看起来很普通,工艺却非常复杂。

     一枝枝麦秆,经过蒸、煮、浸(令麦秆变软)、熏 、漂、破、刮(刮去內部绒毛)、碾(平)、剪、染、烫等20多道工序,变成不同形状、不同顏色、薄如蝉翼的麦秆片,再以拼、贴等方式制作成图画,或是立体造型。

麦秆剪贴制作烙铁烫图案
麦秆剪贴工艺复杂,图为制作者用烙铁在麦秆片上烫出图案。(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拼贴出的人物、花鸟、骏马等形象生动立体,栩栩如生,保留了麦秆原本的光泽和纹理,很有质感。

麦秆剪贴制作
浙江一位农民正在制作麦秆剪贴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融合苏绣  麦秆剪贴传人积极创新

     历史上,麦秆剪贴画曾被当做给皇家的贡品。随着时代变迁,加上制作复杂,这门技艺也面临传承困境。

麦秆剪贴画
麦秆剪贴「画」出的花鸟栩栩如生,有着特別的光泽,一幅画可以卖出数万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08年,浙江、湖北、河南、黑龙江等地的麦秆剪贴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等地也將麦秆剪贴技艺列为省市级非遗。

     为了保留古老艺术,传承人都积极创新。上海市级非遗传承人姚懿佳开创「秸(音佳)绣」一派,將麦秆剪贴与传统苏绣技艺结合在一起,作品色彩丰富,媲美手绘画作。

麦秆剪贴画姚懿佳
姚懿佳创作的这幅麦秆剪贴画《丰收大吉》色彩丰富,媲美手绘画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麦秆剪贴,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生活中的朴素材料,经过巧手匠心,变成精美的工艺品,体现出民间的智慧,寄托了民间对於吉祥和丰收的美好祝愿。

     延伸阅读:曾是「给西方的礼物」 古老粤绣融入现代生活

王星记扇

改革开放|从公有制、承包责任制到市场化 杭州非遗王星记扇厂浴火重生

中国饮食文化缩影 各地凉粉大不同

1:40

兰州牛肉面 凭什么成为「中华第一面」?

1:40

中国风象征 千年瓷都景德镇怎样「复活」?

1:40

果核变身万元艺术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万剐」?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