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8-13
在上世紀30至50年代,「斗零」已可以吃一頓飯了。但「斗零」究竟是多少錢呢?
清末時,兩廣總督在廣州一帶仿照西方銀圓鑄造銀幣。當時,價值1元的銀圓重七錢二,即民間以七錢二白銀兌換一個銀圓,而一毫就是其十分一,即七分二厘了。五仙就是一亳的一半,也就是三分六厘了。五仙,當時就稱為「斗零」了。
為甚麼叫作「斗零」呢?這與當時廣州的商業術語有關。
廣州是一個貿易繁榮的都市,行業間競爭得十分激烈。行業間在議價時會用術語方便溝通,如由一至十,就分別說成:支、辰、斗、蘇、馬、零、侯、莊、灣、響。當中,三、六就分別對應成「斗」、「零」,五仙是三分六,因此便說成「斗零」了。
漸漸地,「斗零」就成為了五仙的替代詞了。
延伸閱讀:「五斗米折腰」為甚麼成為打工仔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