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軍事格局!被逼出來的北斗導航系統

編輯︰許可

  「北斗」是中國自主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它不單在民用方面發揮作用,更具改變中國軍事的重大意義。回首前事,中國當初下決心投入龐大資源建設北斗,某程度上是被「逼」出來的。

中國軍事:海灣戰爭GPS出風頭

  北斗與目前最廣泛應用的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還有俄羅斯(蘇聯)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歐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統」,並列世界4大衛星導航系統。北斗現階段最後一顆衛星,已在2020年6月成功發射,開始為全球提供定位、導航、授時和短報文服務,也為中國軍事行動提供支持。

  衛星導航,簡單而言就是利用多顆人造衛星至地面接收站間的距離,以距離交會的方式計算出地面站的位置,再藉此指引方向。中國軍事專家指出,它最早是用在軍事領域,作為部隊對自身和打擊目標的定位,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的GPS,以及其前身、上世紀50年代展開的「子午儀衛星定位系統」,還有蘇聯的GNSS及早前的西科林衛星定位系統,都是由軍方主導,民用最初只算是「副產品」,廣泛的社會應用和巨大市場潛力更是後話。

北斗系統已有超過50顆衛星上天。(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中國方面,其實早於上世紀60年代末代就開始研究衛星導航系統,代號「燈塔計劃」,但因技術問題終止。到上世紀80年代,美、蘇相繼投入發展全球衛星導航,中科院院士、航太專家陳允芳也提出最少投入、最短建設周期的「雙星定位」方案,也就是不採取GPS、GNSS用20至30顆衛星組網方式,而只用兩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配合地面站,構成覆蓋中國的導航系統,但當時大家對這個相對超前,且「燒錢」的方案並不重視。

  1991年海灣戰爭,美軍將GPS投入部隊使用,儘管當時GPS並未完成部署(GPS是1993年才完全組網),但它已將美軍的指揮控制能力、武器的打擊精度等,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場戰爭令解放軍高層大開眼界,認識到衛星導航在未來戰爭的重要性,遂決定加強這方面探索。

中國軍事:銀河號事件是教訓

  而令當局痛下決心構建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相信是發生在1993年「銀河號事件」。當年7月,中國遠洋的貨櫃輪「銀河號」航行在天津經上海、香港等地到中東的固定航綫上,期間美國聲稱有確鑿證據,證明「銀河號」向其死敵伊朗運送化學武器原料,還派出兩艘軍艦和直升機跟蹤,並要求上船搜查;美軍更關閉該海域的GPS信號,令使用GPS定位的「銀河號」在茫茫大海中變成「盲頭烏蠅」,不得不停在鄰近波斯灣的印度洋上。

銀河號被截查時載有628個貨櫃,均沒涉及化武原料。(網上圖片)

  對美軍搜船的無理要求,中方當然拒絕。但形勢比人強,雙方談判後,中方無奈同意讓「銀河號」到第三方,沙地阿拉伯一個海軍基地進行檢查。結果雖然證實船上根本沒有化武原料,但美方拒絕道歉,也沒有為「銀河號」中止航運的33天作賠償。
  代表中國政府談判、時任中國外交部國際司副司長的沙祖康,後來接受傳媒採訪時談到這段經歷,連說了17個「窩囊」,足見當時國家受到的屈辱,以及作這個決策的艱難。

中國軍事:依賴GPS或成死穴

  經歷這次事件後,中國當局深明衛星定位和導航的戰略意義,依賴美國GPS會受制於人,在要緊關頭甚至會變成死穴。面對這困局的唯一的出路,就是研發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在「銀河號事件」發生後一年,亦即1994年,經濟實力仍有限的中國,決定勒緊褲頭構建衛星導航,這就是軍民兩用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外界盛傳解放軍發射的東風15導彈曾受GPS信息干擾,但有專家認為可能性不大。(網上圖片)

  另外,外界盛傳1996年台海危機期間,解放軍進行大規模軍演,向東海發射3枚彈道導彈,但其中兩枚因為美國在GPS信號上做了手腳,致無法追縱和嚴重偏離預定落點,但有專家列舉多項理由,認為這可能性不大,但這裏不作詳述。

相關標籤

支撑中國軍事!北斗「三步走」覆蓋全球

當代中國-軍事科技-和平方舟救援

參與國際醫療救援!「和平方舟」開拓中國軍事外交

中國軍事海上醫療有保障!「和平方舟」媲美一流醫院

中國軍事大突破!東風-17導彈無可阻擋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