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9/03/2021
多啦A夢遇上古琴、竹笛、古箏這樣的中國傳統樂器,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你是否想象得到?中國有一班熱愛傳統樂器的年輕人,就自發組成一個名叫「自得琴社」的樂團,用全新手法演繹動漫歌曲。繼李子柒的中華料理走紅國際之後,「自得琴社」又成功將國風古曲帶出國門,他們的頻道在YouTube吸引超過50萬人訂閱,多條短片播放量突破百萬。
傳統樂器玩出新意 找到中國文化自信
短片中,年輕樂手身著漢服古裝,手撫瑤琴,或坐或跪,姿態各異,背景樸素如鋪陳的宣紙,遠看就像是一幅古代畫作。忽而畫中人開始彈奏歌曲,「古代畫卷」就這麼動了起來。

很多人認識「自得琴社」,應該源於一曲古風版《哆啦A夢之歌》。短片中樂手穿著盛唐服飾,用古琴、古箏、竹笛、巫毒鼓等,交織出一曲不屬於那個朝代的輕快樂章。畫面中時不時有貓咪行過,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顛覆了一般人對國風音樂的認識。
這個成立於2014年的琴社,團隊成員大多是80後、90後,來自各行各業的他們,因為對傳統樂器的愛走到了一起。但他們不滿足於按部就班,而是發揮創意,自己改編曲目、訂製服裝,成功再現了盛唐風韻。

琴社成員把「讓古琴藝術步入大眾生活」當作使命:「我們中國有太多好東西被歷史湮沒,找回原本屬於我們的文化自信,慢慢傳承下去,是年輕人最應該做的事情。」
為了找到年輕人更容易接受的音樂形式,他們大膽嘗試改編動漫、影視、遊戲作品,將這些曲目與國樂相結合,除了前面提到的《哆啦A夢之歌》,自得琴社還演奏過《大話西游》、《權力的遊戲》等主題曲,一經發布就備受歡迎。

「跨時空」創意 讓中國文化走向國際
這種大眾化、現代化,將古風與當下完美結合的創新演奏,讓國風古樂、特別是古琴重煥生機。
這場「跨時空」的共鳴,也引發了「跨國界」的共鳴,多條「自得琴社」的古琴獨奏曲獲得百萬播放量,不少人自發地幫忙翻譯、做字幕,令很多海外網民知道了古琴,甚至也喜歡上了這一充滿禪意的東方樂器。

有3,000年歷史的古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遺產的中國樂器。要想讓它「活在當下」,就必須擴大傳播範圍,讓更多人知道、了解,甚至願意學習。
琴社的樂手們探索出了一條賦予古琴新生的路,作品如此受歡迎,成員也始料未及。「能一起做喜歡的事,作品還能收穫喜愛,是最讓我們開心的。」其中一個成員這樣說道:「正如自得琴社名字由來,『自得其樂』,恰好大家也喜歡罷了。」

延伸閱讀: